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读后感_1700字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读后感1700字

【范曾的存在是当下中国画的宿命】
对一个画家做任何定性的评判,只有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判。
我们在阐述百年中国美术发展,尤其是对当下美术发展的评判时,无法绕过范曾,也无须故意无视他的存在。世人对于范曾先生的诟病,并不能消除或者轻视他在当下美术发展舞台上的影响力。无论他在当下诸如诟病他的人所言,范曾是彻头彻尾的伪大师、伪艺术家;还是诸如一部分权贵及范画利益链条上的实际操控者所赞扬的,范曾是当今画坛的集书、画、理论于一身的大师级的国学泰斗。我们都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从艺术的本体实际综合的考量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也应该是结束这些争论的最好的方式。
在当代中国画坛,范曾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出现的特殊性的人物。
对于百年中国画发展史,他的出现是合乎逻辑的当代中国画发展史上的怪胎。也是百年中国画在中西改造的指导下一路高歌猛进后的结果——不出大师的时代产物——怪师。
对于中国画发展的未来,他的目前的地位与所谓的成就,也将是一个可怕的标杆,或者是中国画走向庸俗与市侩的罪恶之源。也将是当今中国书画不出真正大师的时代让无数象范先生一样的大师涌现——此后伪大师将会层出不穷!这即所谓“包前孕后。”(谢赫:《古画品录》)。
百年中国画的发展史就是徐悲鸿中西论调及倡导下的美术教育的百年垄断史,这让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坎坷命运。
中国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或者叫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几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中国画的发展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进化免疫力,或者叫自我修复能力,中国画无论遭受多大的否定与磨难,它的自身免疫力及自我修复力,还是让它得到了艰难中的发展和传承,当然在这百年中国画的发展中,仍不乏仁人志士名家大师的贡献和守望。
其实范曾先生那时已经很是出名,那时的他决不是简单地认为是他在日本办展卖了多少钱而为天津南开大学捐资盖楼那么简单。这实际上是范曾先生第一个在国外让日本人承认中国画的魅力,日本人愿意真金白银购之藏之而趋之若鹜。至少说明一点:范曾先生当时的画不同于徐悲鸿体系培养下的中西改造后的中国人物画面貌,他放大中国连环画也罢,他用白描填色画中国人物画也罢,但至少在那个时期,他的这种纯纯的中国元素画出来的中国人物画得到日本人青睐及当时美术界的惊诧。当然当时美术界的惊诧主要在于他的画变钱的能力……
范曾先生的后来忏悔回归,以及他五六十年代毕业时的毕业展画的《蔡文姬归汉图》如何让当时的文化部长郭沫若先生的赏识,还有文革时的对沈从文先生的反目等等一些负面的消息……这一系列的“事实”或者叫“故事”。说的是范曾,诟病的是范曾,其实不过是1989年前后至今中国整个美术界的宿影而已。范曾身上的故事是范先生的宿命。范曾的存在至少是范曾先生的故事存在是当下中国画的近现代发展的宿命,这是我的认识。
那么从这个认识上,我说范曾是一个纯传统的画家不假,但二十多年一张面孔式的画风不变也是不假,是他的悲哀和宿命。
虽然范曾的存在是当下中国画发展的宿命,但范曾的水平,决不是当下中国画发展的顶峰,范曾的修为也决不是当下中国画家的楷模,范曾成功决不是中国画家们所希望或者所追求的成功。
画国画人物不知道五味人生,画素描不懂明暗无调子都是无法达到技艺超群的水平。书画易学难精,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当,是当下大多数书画家的水平。书画难就难在书画笔墨技法之外的高尚情怀和修为。然而,百年书画发展,艺术革命及改良论实际上就是革掉了中国人物画的文人情怀和文人价值灵魂,取而代之的是满世界的徐悲鸿等人倡导的如同照相技术的人物写实绘画“惟妙惟肖。”
让中国画改良成几尽流于工匠之类的照相画,这便是当下中国画的悲哀所在,这也是当下范曾近乎连环画放大能异军突起,让人误以为范先生便是中国画的希望和未来的原因所在。
范曾的故事是当下中国画家人格自我矛盾,自我历史纠结的最典型的代表。
范曾的财富也是当下中国画家金字塔顶端,富可敌国的权贵画家的标杆。
---文·董江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