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_1200字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1200字

我们从虚无中来,亦走到虚无中去。

妞妞只活了一岁半,但是我想,在最初的那段时光里,她或是幸福的。

无独有偶,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不幸,每一种不幸都带彼此相通,那便是痛苦。面对疾病,我们甚至一无所措。纷繁复杂的手段也显得懦弱而无力,甚至于沉默成为了最好的慰籍。

妞妞出生了,可是她不知道她即将到来;妞妞离开了,就如同她来时一般,悄然无声。

死,似乎是一件目睹者不可身受、身受者不可目睹的事情。

如果说,任何一个导致妞妞的细胞可能癌变的环节不发生,那么妞妞现在应该也可能坐在琴凳上弹奏她喜爱的探戈曲目了吧。可是,那毕竟还是发生了。一个一个的偶然,连接在一起,那便是必然。任何事后的辩解不过是马后炮罢了。就如同,之前的车祸,如果窗帘没有坏,如果没有去理发,如果选择另外一条道,那么它就不会发生。

医者应该是高尚的。带有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否则便配不上白衣天使。妞妞的癌症多数是因为那个女医生的一脸冷漠,更是因为男博士医生的错误对孕妇使用x光,而且反复多次的照射。

妞妞自小就在爸爸的怀里长大,爸爸是她最早学会的词语,那是她最依赖的人。可是,爸爸却不能做任何的事情去帮助妞妞解脱,让身体不太疼痛。在妞妞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办法不能解决的,爸爸就是产生办法的途径。但是,人对于疾病只能忍受,此外,再无其他。

甚至于,作为哲人的周国平老师,也未能逃脱来着血肉之躯的折磨,以及人性的弱点。面对妞妞的病痛,唯有求助于神明以及各种神秘组织,但实际上他们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自我麻醉罢了。

“妞妞磕着了,好爸爸想办法,想想办法!”

雨儿说,希望生另外一个孩子,假装妞妞还活着。可是妞妞始终还是离开了。而周国平老师与雨儿的小家庭也随着妞妞的离去而破裂。虽然一开始他们之前是存在爱情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到来,彼此已经把孩子放在了高于爱情的地位——彼此间的联系过渡到孩子身上。而当孩子患病,离去时,即使彼此都面对的同样的痛苦,但痛苦无法分享更无法感同身受。作为人,难免追求有人理解,在亲人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终究不能分担。

“你说得对。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所以,需要的不是分担,而是对自己的痛苦保持自尊,对对方的痛苦保持尊重,别把它们搅在一块。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好了,不会发生太大的危机了。”

雨儿和周国平老师离婚了。有过冲动想了解雨儿过后的生活,可是忍住了。因为,谁还不是个人呢?追求自身的平静,或许很宝贵,那就默默为他们祝福即可。不必过份多地关心。

如果说这本书在今天仍有一些价值,肯定不在其中讲述的我的特殊经历,而应该在我由这个经历产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也许会有一点儿普遍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