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京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东京人

作者:川端康成

继《雪国》之后,创作黄金时期的超长篇巨著,直面美的残缺与毁灭,生存的艰难,人的欲望与孤独。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丧夫的敬子认识了岛木俊三和他的女儿弓子。俊三的妻子因病长年在外地疗养,敬子和俊三便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敬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不但撑起全家开支,还承担俊三妻子的医疗费用,但俊三的公司却濒临破产。有一天,俊三忽然不告而别、销声匿迹。在有如两片破碎镜子一样重组的家里,敬子同她的亲生儿女、养女一道,在离合悲欢中体味着世间人情与善意,讲述着一个饱含爱与孤独的东京故事。

「东京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终于在多次看一半停下想象书中人物心中所想感受他们心中感情之后把整本书看完了,中间几度眼泪哗哗流下来,尤其是在敬子最后跟昭南送别两人相互看到对方时候,无法想象主人公敬子心中该是怎样的情绪汹涌无法自抑甚至心痛如绞。刚好看这本书处在自己生活的低谷,同样作为女性,深刻的感受到了女性的不易,满院的蔷薇花是对生活的爱,满心对爱情的投入同样是对生活的爱,为了活着而爱也许是女主的现状,但是一个女人为了因为责任把自己变得无比强大,独自一人支撑一家的生活,顺便拉了川村一把,这样的强到了极致,生活中却没有任何一个男人的爱和保护(包括自己的儿子),如敬子自己所想,这样的女人算“完整的女人”么?看这本书除了一直在思索作者想表达的意义之外一直在考虑作为女人生活的不易,女人是强大的,在经历动荡支离破碎的战后,敬子没有向俊三一样连女儿都抛弃将自己隐匿,但是女人也是可怜的,没有做到如昭南哥哥一样左右盘旋坚定的护一个家。敬子同时比美根子活的体面,比京子活的阔绰,受到阔太太们的一致赞叹“有能力自己赚钱而活”,但是内心深处却比他们任何一个都凄苦孤独,什么样是幸福的呢?正如弓子问,有没有自己觉得幸福别人也说幸福的幸福呢?我大胆揣测本书作者的意图,天真的弓子就是战后的东京,看起来天真,但内心没有安全感,孤独无靠,连父亲都抛弃了她;敬子是经历了苦难的东京人的象征,苦撑,但是家庭依然是疮痍满目,支离破碎,苦不堪言,只能自己躲起来黯然神伤;昭南是东京想象中追求的样子,他无情的喜欢敬子的沧桑却喜欢弓子的活力和青春;朝子是破碎的现实的表现,将所有好与不好都一口言破,一语道出,无论有多刻薄和无情;川村是无论什么经历中默默支持默默爱护东京爱护敬子那群劳动人民;清则是那一缕年轻的责任,叛逆,向往美好、但却迅速成长修复着受损的东京和东京人的心。所幸,人们向往生活的美好,拥有卓绝的毅力,虽然艰难但却一步步修复着自己。书中感情写的细腻深沉,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刻画得详尽入骨,或者说其实部分人物的心理变化我没有完全理解,但是也许需要经历。第一次看川端康成的书,文字朴实,感情描写细致入微,对每个人的心里状态准确把握,最初读起来生涩,但是后面却像被抓住了灵魂一样跟着主人公情绪起伏变化。总体是一本值得慢慢研读的书。

「东京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消磨》——读《东京人》研究生毕业归国,回到一座一切都有条不紊、波澜不惊的城市。一边工作,纠结于未来方向。初夏潮湿闷热,我在心里呼唤暴雨。后来雨下了,好几天不停。我在雨里把一直放在书架里的《东京人》捡起来读了。毕竟我有很多奇怪的道理,在合适的时间去与书相遇是其中之一。我读的第一部日本小说是《雪国》,前前后后拢共读过三遍,至今只记得开头。我曾多次大言不惭这就是川端的特色。他的作品易于去肉留骨,易于让人领略空濛的美感。恰似观看一场茫茫大雪,回忆注定是满目洁白。这就有不懂装懂之嫌,因为我从未读完川端所有的作品。《东京人》就不满足上述特点。尽管毫不跌宕起伏,读完后我仍对情节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惊讶本书中女性角色的丰满。他们说,川端康成也不可避免地世俗化了。我觉得不是。川端康成只是成为了一个隐藏的存在主义者,《东京人》的美对生活的热情,是粗犷的、不被消磨的优雅。半老徐娘敬子不可自拔地爱上年轻英俊的昭男。她想:年轻时为爱而活,年老时为活而爱。意识恐惧消亡,基因想要传递,所以我一直自然地怕死。但不论如何想到死亡,最终都会归结到自己还不曾深深爱过谁,也没有被谁深深爱过。仿佛如果有人能陪我到最后,我就可慷慨就义似的。有个心理学理论说人生来就需要广义的爱,需要社会的关注;又有个社会学理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觉得这两讲得是一件事:人为了在重复滚轮的路上感受自我存在,便不断寻找参照物,而“爱”是参照物与存在之间最牢固的反射。存在,热烈地存在。敬子追求,我也追求。读完《东京人》的中午,和爸妈一起吃饭。我妈感慨生活与小说不同,都是柴米油盐,又提起太喜欢文学的人骨子里都很浪漫。我觉得逻辑反了,是因浪漫才喜欢文学。正为我浪漫,在一地鸡毛前,我仍会奋力搏斗。我要年轻气盛,我要浪漫至死。写于2019年6月27日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京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