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读后感_1200字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读后感1200字

每次打开微信公众平台,总会注意首页上的那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世界观,你的为人处事,都是这个品牌的一部分,有的人活着活着活成了:爱马仕、香奈儿、耐克、苹果,而有的人活成了“大甩卖”跳楼价“。在这儿,我想到了一个,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杜月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掌控了整个上海,说“整个上海”一点也不为过,上海的传统商界,新闻媒体界,金融界,甚至是前期的政治领域,究其幕后的老板都是杜月笙。
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上海滩“小瘪三”,是什么让他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按照成功学的理论来讲:运气,努力,信念,这三个要素能成就一个人。但这三要素顶多成就一个黄金荣活着张啸林,要想成就杜月笙,这三点远远不够。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付出代价!让我们通过几件事来看一下杜月笙是怎么经营好自我品牌,最终达到门徒数十万,朝圣者百万之众的。
                   深入了解受众
有一次黄金荣给难民发救济的粥(黑社会老大当然也要行善,哈哈哈),但是,黄金荣却命下属看好那些难民,防止领了一次后再领。等到杜月笙发救济粮的时候,不仅多发,而且没有像黄金荣那么做,有人问他:杜先生,您不怕那些难民领第二遍嘛?他说:难民也是人,也需要尊重,与其像牢饭一样看着他们,还不如不发!
                           重情重义
杜月笙发迹前拜过师,等自己发达了,那个师傅还是上海滩的瘪三,杜每月都派人给他送钱,有一次师傅的儿子因为赌博输了几十万大洋,找杜月笙借,杜月笙很爽快答应了,可那人还继续赌,连续数次跟杜月笙借,每次都是几万大洋,直到后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借了,这是才作罢!杜月笙为什么屡次都借给他呢?因为“情”,虽然这个师傅没有教过自己什么,甚至自己的发迹跟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但终究是师傅,情面上过不去,如果不借,更过不去自己心里的这个坎。看,杜月笙心理这杆秤从未倾斜过,能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而不仅仅只对师傅这样,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他同样慷慨相助!
杜月笙掌控的企业,年收入有5000万大洋,当时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才2亿大洋,但每年杜的花费也高达数千万大洋,自己留下的跟这么多钱相比,所剩寥寥无几!
杜月笙晚年生活在香港,自己临终前,命自己的女儿把一大包价值数百万的欠条拿出来,这些都是当时的各级官员跟帮会打过交道的人欠下的债,他命女儿全部烧了!为青帮洗白,我这辈子已经不可能了,但希望你们以及我的后人们,走正道!
虽然青帮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都是打架、斗殴的形象,以为烧杀抢掠样样都干,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国家有法度,一个帮派也有规章制度。佛教里说:“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在当时,政府无能的旧社会,租界、洋人、军阀、混混、百姓、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的上海滩,想要发迹,就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对遵守规则的人慈悲,对恶意破坏规则的人怒目,才是有力的治理法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