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米海尔》读后感1100字
作者的笔触细腻,女性心思揣摩到位,以至于后来看了作者简介才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是个男的。
不得不说,婚姻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备受身份的煎熬。教育使得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让她们意识到原来我可以独立于男性之外,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在社会上同男性一样可以平等地创造自我价值,积累物质财富,博得一己之地。然而婚姻的现实和琐碎将所有的一切打回原形。
联想到之前看过70年代第一批受教育的美国女性访谈,其中一个大学毕业的女性(当时很罕见)说道,她不觉得受教育对她的婚姻有什么实质帮助,如果只是为了洗衣服喂奶换尿布,那么一纸学历对这些家务有何作用?她应该尽快去向同性长辈请教和学习缝纫烹调如何把家务做的又快又好。
故事里的汉娜经历的就是这种痛苦,从一个有梦想,尚且诗意的自信新新女性经历婚姻之后变得焦虑,神经质,无聊至极甚至让人不堪忍受。这种变化是身份转换和丧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一个还有梦想和激情的诗意女青年,变成围着家务孩子不停转的家庭妇女,中间只隔着一个婚姻。她从没有想过,事实上在婚姻里,女性失去的东西远比男性要多得多。她一直在现实里抗拒婚姻带给她的实质性改变,比如身材走样,文学灵感不再,关注点变得世俗,生活乏味单调,重复劳动等等。这些其实是权力的丧失,所以汉娜才不停躲回那个对谁都呼来唤去,指使双胞胎行动的女王梦境,那是权力和性魅力的暗喻。没有什么比让一个女性意识到她的魅力和能力之后再剥夺这些更残酷的事了。她会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
仔细对比,读者会发现相比汉娜,米海尔其实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为了养家,攒钱走路去学校,比如从不过多指责汉娜在拮据家境时候的挥金如土,当然,他本身就是个完美老公的形象,诚实可靠,有责任心,耐心,脾气好,小心思都写在脸上。可唯一也是最不应该做不到的就是他始终未能读懂她的太太,她不是不会做梦,而是妻子的身份,母亲的身份,让她备受煎熬,她的美梦都已经化为噩梦。她为了让你实现你的梦,放弃了她的,而你没有主动呵护好她的梦。婚姻里更多的是牺牲和妥协,有利他概念的夫妻会互相妥协,为家庭的建设作出共同的贡献。而文中耶路撒冷的背景下,势必是女性要为男权让步,这一点从所有亲属朋友之间的对话就可以发现。汉娜多么不想放弃她觉醒的身份,可是周围的同性,异性,朋友,长辈,都在告诉她,不,你不能,你要做牺牲的那一个。直至最后,汉娜终于完全进入了她的新角色,那个穿蓝裙子,做女王的天真灵气的小姑娘再也没敲过那扇窗,面对丈夫显而易见的出轨也只是全然接受,无动于衷,甚至欣喜。其实最后,作为读者,我不知道我该为汉娜开心还是难过,也许她找到了所谓的平静,还是说其实那只是多次挣扎无果,全然放弃的绝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