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读后感_1000字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读后感1000字

2018即将结束,倒计时的八九个小时里,我在苏州平山塘街一间茶室里,决定坚持着把书评写完,即便游记又烂尾。

年初确实也立了几个flag,定量指标大概是一个都没完成,定性指标基本实现。所以,2019的小目标还要定量吗?我想定总要定的,完不成也就算了,毕竟如果目标总能完成,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便值得质疑。

最后言归正传,阅读后感~

#中国人的人格#

胡适先生这本文集其实是先开始看的,从九月初陆续看到11月初放下,然后挑了压力研究这本心理学小书直到12月快结束看完,才又重新捡起,短短几日内迅速了结。

其实《中国人的人格》这个书名并不恰当,书中文章尽管主题并不统一,但主旨都在为促民智增民识而孜孜不倦地做思想工作,重在分析说理,态度温和而开明。譬如一位耐心的师长在给你做详尽的解释,如何是不好的,为什么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评判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持自由而公立的眼光与视角,不轻易为他人所迷惑。

站在今天回看这些文字,我们只觉这是一位目光深邃的智慧长者,诚恳真挚地盼着你好,盼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好。即便有些观点你未必尽能同意,然而那绝不代表你比这位先生懂得更多,仅仅只是因为你是站在近百年后的时光里去回看。若隔着这些许的岁月,你仍能理解胡适先生当初为什作如是想,才不枉读了这一遭书罢。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

有趣的是,这本书恰好印证了胡适在上本书里提到的治学精神。本书起源于尼采的一句话,“所有打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这或许是人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都得之可认同的,然而,作者作为一位科学研究者,他孜孜研究不断追问的是为什么以及如何。

为什么有些人在压力之下能够被激发出更强的力量,而有些人就濒临崩溃,压力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帆风的完美人生真的就是完美的么,以及人体中究竟哪些生理器官或部位是对应并能影响我们的面对压力时的自然反应的……这种种问题都在书中层层递进地进行了剖析。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大脑及心理在应对压力时的运行机制,可以阅读此书。即便从增进对抗压力的信心角度来看,也是能够有所助益的。

然而我还是要说,同类书籍似乎写作套路也是相似的,篇章结构以及逻辑思路都有改善空间。

好,就这样再见吧,2018。

不过是平凡的一年,明年

依然是平凡的一年,挺好

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