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回溯30年职业生涯,与你分享那些自由、勇敢表达心声的故事背后,怎么用实话实说打动人心。
「有话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以崔永元今日在社会的地位和名望,他完全可以在做自己喜好之事的同时,赢得更多的掌声和荣誉。但他偏不,他就是要讲性情、说实话,就是要去挑这个社会骨头里的刺。
作为这个社会仗义执言的孤胆斗士,他面对的斗争对象,非富即贵;面对的斗争事件,都是烫手山芋,但这个过了天命之年的大叔,仿佛不和这个世界死磕到底,都不算完。那么,他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去做那么些事,意义何在?
或许他“固执己见”的意义在于,为众人展示了段一个当代公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教科书式表演。特别是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陕西千亿矿产案”,更让人对他肃然起敬。面对社会的不公事件,每个时代都有挺身而出的斗士,不为名利、不畏强权、不计后果,只为了心中的良知和道义,就去做一些让普通人知难而退的事,而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一个个人的努力,推动了整个社会持续的进步和前进。
我敬佩每一个在剧烈时代变革里,为推动社会进步付出和努力的人。虽然,活在世俗社会里的多数人,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不会每个人都能在面对不公时挺身而出,但保持该有的正直、良知,坚持应有的原则、理性,守住做人底线、根本,则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哪怕在多数时候,做不到变得更好,原地踏步不去变坏也无可厚非。还有,不管在什么时候,面对世事,是一个人袖手旁观也好,是做沉默的大多数也好,至少都要从禁锢个人的枷锁中挣扎出来,理性一点,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丢失了自己。
回归到《有话说》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与其说说话是一种技巧,不如说说话是一个人教养的综合体现。对世故人情的了解、人的性情真实或虚伪、对问题的认识深刻还是浅薄,或多或少都会在一个人日常的表达中体现出来。除非不说话,一旦张口,从一个人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逻辑、态度偏向,除非是刻意伪装自己的表达,否则多数情况下,都能通过言行举止中的“言”来认识一个人。
所以,一个人要在做人上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在说话上就必须占得先机。而怎么说话,却取决于一个人的平常生活,平常如果不注意,那天真的祸从口出了,也就有话说变得无话说了。
「有话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实话实说、口述历史等节目,因为通过这本书我不能说我读懂了老崔这个人,但可以说我大概理解了这个人,我才知道当年他做的节目是有多良心。原以为这是一本教人说话的书,其实读了才知道,这本书其实是五十多岁的老崔,用夹杂着人生信念的语言和极富渲染而又极其恰当的故事把自己的人生表述出来,让每一位读者在读他的书时,感受真实,同时与自我进行比较,与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与共鸣,从而由心而发地读懂他讲的故事和他想表述的思想。之前我很搞不懂,他的书为什么一经出版就排在推荐阅读的头条,读完之后,我觉得应该,这样的书理应让更多的人来阅读,虽然这本书不长,但绝对能读其书辩其人。有别于鸡汤类书籍,老崔并不是想通过这本书教读者什么大道理,或者阐述什么人生信条,他就是想把这么多年的所感所悟用一本书言尽,他并不需要读者评判二次元的对与错,而是希望读者能够与他做节目做人一样,对每一种观点都会有包容与理解。再说说我,这本书我见缝插针读的,不说受教育,但觉得明星也是普通人,很多我有的想法他也有,不同的是他能把有意义的事坚持到底,或者说他的意志信念很坚定,他受外界干扰很少,活的很纯粹,他做人做事考虑大义,而我更多的考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我很赞赏他通篇的一个观点,他告诫我们会说话只是术,我们更多的人应该为了道而活着,不懂做人只会说话有何意义,这句话用在当今太合适了,多希望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多在道上下文章,少琢磨说话的术~~~虽然老崔儿时的很多理想没有实现,但却在实践理想过程中走了一条独一无二的路,这条路没人能复制,因为在这条路上他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儿,而且不违大义与良心。细想想我们也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但作为现在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还有理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有话说」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