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读后感_1000字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读后感1000字

作者文字美,介绍诗词美,叶先生欣赏诗词之感悟更美。

应该是建立在研究王国维诗学理论基础上,叶嘉莹在她诗词欣赏理论中,说“意境是情与景、隐与显、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诗词美的实质是意境美。欣赏诗词,就是要走进作品中的世界,身临其境般感受作品的意境,并且为之所感动,所沉醉,从而丰富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世界,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只是,现代人要如何走入古典作品中的世界?这是否非同寻常呀。这仅仅是一个诠释学的要求,还是对于诗歌欣赏者思维语境需要有身临其境的要求?现代父母想要给儿女们有一丁点像“忆苦思甜”的教育,都没人愿意听。所以,这大概目前是推广古典诗的另外一个纠结。不过,新一代如果知道叶先生刚刚捐赠1711万元给南开大学,估计会有人改变对于学诗的看法。呵呵,只是特别是大多数现代人,甚至每天还常常被小手机拖累,一般都常常是忙不过来,一心往“前”看,.....。

因此,作者上见解,肯定十分超甜,超脱。还有,作者还坚持,“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照样会读懂李商隐的惆怅,会欢喜于杜甫的小欢喜?因为无论怎样的人事流转,诗歌里边的情谊与感动是永恒的”。 这种感动,就正是所谓诗歌的永恒之美。

只是,仅她拥有或者懂诗歌永恒之美?还是一般人,不太可能像她那样如此接诗气?因为她认为,诗是永恒的,而爱诗的人,那一颗诗心,也与日月同在。

话说写诗,“根据叶先生的要求,普通人写诗最好遵循三点。第一,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格律知识、对仗知识、一般的律诗的规律。第二,一定要有真正的兴发感动。第三,是最好用优秀的语言来表达。要掌握这些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多读古诗和关于古诗的书籍”。 这不能不赞,赞!

她从一个诗例分析中认为,“关于生命终极意义的凄凉与旷世孤独之美,都在诗词里了。这种美,是凄美,骨感之美,又是极尽真实之美”。显然,这像是欣赏古诗人之特别“三观”中,价值观之反射之光?试问,现代俗人真需要如此欣赏这种美吗?例如,难道不是认为,例如,像古人林妹妹葬花时那样的审美观太作?

简言之,书中,作者解释叶先生不寻常,苦难人生之经历,像反而造就了叶先生诗歌造诣。可是今天现代人,有谁又真想,重复如此人生经历?没有她那样人生经历,是否就无可能造就像她那样的诗性与学问?纠结否?呵呵!很难不问。

当然,作者认为“《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六个方法:兴、(通“导”)、讽、诵、言、语。这一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认真读诗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