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作者:玛丽亚·森普尔

我是比伊,今年15岁。我们家在西雅图,几乎具备模范菁英家庭应该有的所有条件:爸爸是科技天才,他在TED的演讲播放量排名第四;我被认为是天才儿童,成绩全A,还没毕业就有名校来抢我;妈妈伯纳黛特据说有辉煌的过去,但我现在只能列举出她的12种怪异行为。她坚持我们要住在一栋破乱不堪、漏水、长满杂草的老房子里,她足不出户,将家事外包给远在印度的虚拟助理,还跟邻居杠上了……再过两天,我们全家就要去南极旅行,出发前夕发生了一连串怪事,让伯纳黛特成为了小区里的危险人物。但最怪的一件事是,她居然在家里的厕所消失了……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整本小说几乎三分之二的内容全部是用邮件、便条、心理报告、调查报告这样的文本形式构成的。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突兀,反而有一种和人物走的很近感觉。还有,作者在书中吐槽西雅图,调侃微软,十分有趣。

本书的一开始便交代了背景,围绕着一家人准备去南极开始,然后她妈,这个读起来有点咬嘴的伯纳黛特便开始碎碎念,不想去南极,有人群焦虑症,不和人讲,不和丈夫讲,非自己在网上聘请了一个印度的私人助理,每天进行点琐事,小事任务的同时,还跟人唠叨感情。

但是同时这位妈妈的待人处事方面很有自己的智慧,由于自己和她爸都是高学历,所以升学这事根本不放在心上,果然女儿也很争气,直接被几大学校录取,对于社区学校的活动也是懒得参加,和女儿的相处方式很让人羡慕。时不时的在比伊很小的时候就灌输成人的思想,这对孩子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在之后关于妈妈消失,爸爸对待比伊的态度就可以对比出来,妈妈有多伟大。

比伊这个女孩子真的是让人喜欢,成熟,冷静,有自己想法,果然虎母无犬女。

那个烦人精奥黛丽·格里芬最后的良心发现也蛮让人对她有好感的,但那个行政真的是想掐死她,犯了几乎所有女人都会犯的自以为是的错并走向了歧途,比伊她爸居然出轨,气死我了。

文章最后算是交代清了她妈怎么消失的,去南极从他爸把那个天鹅绒的袋子交给比伊应该就知道是他爸在一路引导着比伊过来的,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但只是一封信,接下来要面对的各种问题还需要一家人去解决,蛮期待伯纳黛特是如何应对她丈夫出轨的,都有了娃儿了!一想到这我就生气!

另外

这本书的翻译非常的棒,在这本书的最后,有译者对于相遇此书的一个简单介绍,能把文字翻译的这么流畅又带有美感,真的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了。

也是很巧了,今儿早在听马未都先生讲方言的时候提到,想要做好的译者一定是要在自己的文化上下功夫的。

借用某读者的话来讲就是“整本书译得丝滑般流畅”哈哈,如德芙般丝滑,在成语的运用,在文字的使用真的是棒呆,符合比伊写信的腔调幽默调皮少女感,符合伯纳黛特的高冷不可一世碎碎念,还有爸爸的自以为是理工男,都很符合每个人的特色。

查查资料,作者还是曾经翻译过《纸牌屋》、《当呼吸化为空气》、《权力之路》、《再会,老北京》。所以这本书根本不用担心翻译的问题。真是应了那句话——

凡是译者因为深爱原著,主动请缨上阵翻译的,通常是佳作。极力推荐这本书!很精彩!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有些神经质:刚从前几本读的日本文学的细腻温情当中强行跳脱出来。如果说将温情小说留到深夜看是为了流泪的时候不要被别人看到,那这本书或许应该称作“发现了令人兴奋的宝物而不愿与他人分享。”在刚开始阅读时,被这种邮件、便条、留言组合在一起的呈现模式惊喜到了,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十分流畅。玛丽亚·森普尔不断挖坑,又不断用后续的故事细节填坑,我仿佛是一只屯粮的松鼠,在树林里不断的跳跃,用我的眼、我的爪子去探索那些美味的松果。读者在寻找一个个细微的线索破解伯纳黛特身上发生的种种奇事。简直能贴上“悬疑”的标签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主题并不只“以爱之名,”更多的是对伯纳黛特这类人魅力的挖掘、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社恐人群”的内心世界。关于伯纳黛特,实在是一位宽容豁达、不拘小节、浑身散发着魅力和神经质,让人又爱又无奈的女士。我爱她为了自己的梦想投入全部精力,爱她流利的唱下所有甲壳虫专辑里的歌,爱她有着辉煌的过去却如此“不屑一顾”,爱她即使社恐也不想落下女儿的任何一场活动......她说:“我一定要去南极点,如果不为别的,至少也是为了能把我的手放在南极点那个标杆上,宣布全世界真的是在围绕着我运转。”这份骄傲来自心底,来自一个充满梦想、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对自己的肯定、对世俗眼光下的战书。关于比伊,令我最惊叹的情节有两个。一是面对母亲和奥黛丽的争执,她毫不畏惧的指责对方的蛮横无理,借用伯纳黛特的话来说,“你刚刚简直酷毙了!”另一个则是在艾尔吉都认为伯纳黛特已经死了的时候她哭着怒斥父亲:“妈妈绝对不可能喝醉了跑到船舷上去走,因为这样她可能就永远见不到我了。你觉得她会这么做,说明你真的太不了解她了。你才是太荒唐了,爸爸。”关于艾尔吉,一个“天才父亲,”或许是因为在爱里盲目,被脆弱的情绪击溃了理智。但我实在无法认可一点儿精力都不花费在伴侣和家庭上,不交流,不经营,不去理解对方,还口口声声说:“伯纳黛特你怎么变了......”伯纳黛特最终的豁达也许会让这个家庭最大程度的恢复原状,但对于我这个肤浅又没有深度的读者来说,我不原谅,也不接受洗白。此外,阅读过程中难免有那些令人怒火中烧的桥段,我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带入情感,要从愤怒的表象当中看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入情绪,要多角度分析反面人物心中的苦涩与无奈。不过很无奈,我失败了,我还是希望苏-琳女士能够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全旋旋风升天跳跃式爆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