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_800字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800字

胃战——《鱼翅与花椒》读后感

看扶霞邓禄普的这本《鱼翅与花椒》有两个原因,一时透过“外国佬”的眼睛和胃感受一下中华美食的味道和情趣,二是因为“花椒”二字,勾起了十三年前第一次到重庆下了火车凌晨两三点直奔火锅店吃麻辣鸳鸯锅的回忆。

我自己至今未战胜辣椒,但对花椒、藤椒之类的麻香一开始就有种情有独钟的一见钟情,所以肯德基上了藤椒类的产品后我尽情的享受了许多次垃圾食品。

对饮食是容易执持有许多的偏见,说好听点是胃口不同喜好不同。先前读汪涵的《有味》、蔡澜的《蔡澜旅行食记》、梁实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和汪曾祺的《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等等口欲之作,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沿着食物由来的脉络去享受食物的美和情趣。

说狼吞虎咽吃不出味道是有些片面的,味道本身的生灭过程就异常迅疾,狼吞虎咽也赶不上它。

对于味道的感知,更多的来源于内心有多少种味道。这些味道是有根源脉络和文化滋养的。当我们说某一样菜好吃的时候,必定会在脑海里浮现厨师在厨房里精心制作、农人在田地里带着敬畏之心耕耘等等画面。人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好的食物和人生一样,贵在它从无到有的过程。

美食作家和厨师作家的角度倘若能互补,想必会开创一个吃货的新局面。吃水不忘挖井人,餐厅里卖的家里做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爱。蔡澜曾说一切快餐都是垃圾食品,大概是一快毁所有。选食材、刀工、烹饪、进食等等每一个环节,要求每一个食客都保持本能的觉知。美食有美食的规律,规律需要用时间去衡量但绝不受时间的诱导,吃饭如做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吃得太快,必然伤身。

扶霞邓禄普这本书从饮食文化偏见开始下笔,走的就是从根源到成品的演进路线,就像她去探寻花椒的出处一样。她还探寻了中国饮食文化、刀工等与美食相关的因素,“旁敲侧击”的诠释美食的由来如何。食物除了是食物,更是情趣。

如果一定要皈依于某种信仰,饮食及其文化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