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自问世以来,好评甚多,重版多次。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大致浏览了一下这本书,感觉自己之前看的书都白看了,莫名其妙地打开一本书,莫名其妙地读完一本书。既没有将读的书应用到生活中,甚至也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我大致整理出阅读一本书一定要做到的几点,希望我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书!
1.看书名和序。从书名猜测本书大概写什么,从序中对本书主题有一个了解。然后把书归类,并列举同类书籍。
2.研究目录页。明白作者要写什么。
3.看索引。快速评估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略读,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如果你想略读的话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或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尤其是开头或结尾的摘要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over!
对待难懂的书: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个阅读方向很重要,很多时候很多读者都是被书名或者评论,推荐吓唬住了,先通读一遍,不懂没关系,总会有阅读效果。)
一。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二。怎样训练快速阅读?
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当你读完一本书
1.这本书有道理吗?是部分有道理还是整体有道理?
2.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3.有何启发感想?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①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提升阅读的层次,避免阅读只是为了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解阅读,刺激大脑,提高心智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②我一向忽略目录和前言,其实这是检视阅读中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的重要部分。在检视阅读中,不必花过多时间在细枝末节上,快速抓住主题,并且列出大纲,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
③阅读的过程是自我辅助,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找到与作者的共识,并构建自己的语言库,简练表达出整本书的梗概。
④思考与提问,以前一直忽略这一点,被动的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但身为读者,其实没有达到跟作者的交流,也没有锻炼到思维和辩证能力。我认为阅读过程中,敢于辩证与质疑的精神不可或缺,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提出假设,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证明自己的假设。因为作者的眼光有局限性,读者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⑤一本书是做不到字字吃透咀嚼的,所以层次分明,列好大纲,围绕主题尤为重要。
⑥一本书看完写点感想非常有必要,否则整个过程全是作者在灌输,而自己被动的全盘接受,甚至不确定自己把握到了书的精华所在。可以说,读完没有想法的碰撞,无异于没看懂这本书,还不如不看。
⑦ 取得共鸣很重要,但那是借助作者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不妨展开适度的联想,将问题具体化,然后延伸自己的思维,眼镜不要停留在书本上。
⑧真正的阅读在于理解,更高级一点,思想的升华,达到甚至超越作者的思想高度。所以,再一次重申,要学会反复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试图寻找答案,或者停下来进行一番思考。
⑨一本书的作者在某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肯定比读者高,所以如果一本书没有疑惑和难题,那就获取不到知识,这本书对于自己而言就不是本好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