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有用的逻辑学》读后感_1500字

《有用的逻辑学》读后感1500字

《有用的逻辑学》 不但有用实用,还有点意思,读完以后,感觉遮挡在眼前的迷雾在淡化消散。我总结了本书的行文特点,思考了逻辑的价值以及适用范围。
行文特点。
一是大量引用事例。考虑到阅读本书的读者多为逻辑学的好奇者、入门者,作者没有从学科研究讲解的角度阐明逻辑学规律、运用原则和谬误根源,而是如同百科全书一般,注重对生活中、身边事逻辑和谬误现象的解释和应用,每个谬误概念都采用打比方和举例的方式,浅显易懂的揭示问题所在,无需复杂深入的分析,轻松的厘清言论混淆、行业欺诈、消费陷阱等逻辑谬误,符合读者大众化科普的口味和需求,并能进一步引发读者对逻辑规律的兴趣和思考。
二是幽默的解读方式。大部分谬误举例时,都会用啼笑皆非的言语揭穿其荒诞性,比如在语法逻辑歧义中,“公爵夫人拥有一艘很棒的船,但是‘她’屁股上有个藤壶”。同时,西方政客和媒体在本书中也遭了殃,成了嘲讽和幽默的源泉,比如在备择选项谬误中,“你们要选一个强奸犯、职业色狼、变态、还是我?”
三是系统梳理谬误类型。本书关于逻辑谬误的概述分析,涵盖面非常广,主要包括11个形式谬误、6个语言非形式谬误、22个省略谬误、25个侵扰谬误以及23个假定谬误。让人印象深刻的包括:前后矛盾谬误,“万物都会死,上帝不会死”;否定条件三段论谬误,“有些酒商不是笨蛋,有些笨蛋不富有,所以有些酒商不富有”;偷换概念谬误,“幸福是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所以幸福是死亡”;诉诸无知谬误,“鬼是存在的,因为你没有办法证明它不存在”,以及外延修剪、存在谬误等多种谬误类型。
对逻辑本身的思考。
一是理性科学的论证需要充足的证据。辩论是理性的呼唤或者是说服的尝试,表现出情绪上的力量,在微笑和眼神中展现笃定和自信,强化自我立场,而不是弱化、质疑甚至带有敌意,书中讲到,“人身攻击只是无话可说的人寻求论据的下策”,特别能反映当前社会逻辑谬误的现象是,“网上评论只是一种格斗比赛,目的不是说服别人,而是让那些立场不同的人出丑”。
二是逻辑陷阱反映出致思取向的偏差。在分析全球变暖谬误时书中写到,“可能因为名誉以及其它东西都和争论的结果相挂钩,最终决定政府听命于谁和如何决策”,部分专家学者、智囊机构驾驭逻辑的能力远远高于普通人,却在沽名钓誉、利益冲突中相互碾压,把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理性认知和逻辑思维,变成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工具。
三是要从多角度看待分析问题。科学的论证在于理论的胜利,而历史的论证胜利在于不同时期看待问题的角度,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性逻辑思维是在运动中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要结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立场来综合分析衡量,不能刻舟求剑。
不需要陷入逻辑怪圈的地方。
一是和你所爱之人不必讲逻辑。这个道理很彰显情商,家庭不是讲理之地,振振有词的争夺逻辑的准确合理只会破坏和睦,面对保守啰嗦的父母点头允诺,面对暴跳如雷的老婆呲牙一笑,都挺好,别较真,才是人生智慧的逻辑。
二是艺术灵感和想象力不必讲逻辑。当浪漫的情怀在灵感中迸发,还要考虑逻辑是否合理时,只会熄灭激情,让寓景于情变得索然无味,你面对苍穹列缺有感而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周围的人如同计算机程序,发出冷若冰霜的电子合成音:“这是类比谬误。”
三是规则默契不必讲逻辑。没有摸清游戏规则,只强调按部就班走程序讲道理,就像一头愤怒的公牛,四处碰壁甚至变得愤世嫉俗。有一个东方的笑话,可以做为西方逻辑学的经典谬误,某人去领导家送礼,领导问跑我家来什么意思,某人说也没啥别的意思,过节了来意思意思,领导说那多不好意思,某人说一点小意思,领导说你这个人有点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有用的逻辑学》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