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细节》读后感1000字
战争的正义性和战略战术决定着战争的走向。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战果,迅速的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甚至日本内阁陆军大臣杉杉元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始终贯彻的战略方针之一。国民军事委员会指定的决战地点体现着战略战术的重要性。论军事实力,当时的国民政府与日本相比,实力悬殊,唯有持久抗战才是出路。而持久抗战的首次提出者也不是毛泽东同志,而是曾任保定军校的校长蒋百里先生。
首先在战役战场指定,选择了上海进行大决战。8.13淞沪会战对中方来说绝对不是一场失败之战。在淞沪会战结束前后,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山西。山西沦陷,意味着陕西不保。但是,在淞沪的战场上,牵制着大量的日军精华,像南京大屠杀主要制造者第六师团,曾横扫河北,也参加过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已经将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而南方战场没有牵制住大量日军,那么在北方战场,日军很有可能会采取大迂回战术,取道四川,进军云南,从而使中国失去战略迂回的机会。当年,元军就是利用大迂回战术灭亡南宋。而日军也没有采取由北向南的攻势,先占领中国的心脏之地武汉。淞沪会战,迫使日军陷入两个战场——北方战场、南方战场。武汉会战,又使日军在没有打通南北通路,而孤军深入,侵华力量明显被削弱,不得不使日本内阁采取诱降政策。
抗日战争的真正主战场在湖南,湖南地形地貌特殊,山峦水泊,很容易诱敌深入从而大量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四次长沙会战,历时五年之久,日军才占领这座城市。而在长沙会战中,名气最响的军队就是第十军和74军。一个泰山军,一个虎贲军,就是第九战区的两只铁拳。而随后的常德会战,74军之57师,于常德一线,苦战11日之久,使74军的威名更响亮。同样第十军在军长方先觉的率领下,鏖战于衡阳,更是苦战长达47天之久。直到1944年底,经过豫湘桂会战,日军才打通中国的大陆通道。反观中国政府,虽然撤退到大西南,但是还有大量有生力量支撑着战争进行。此时,日军深陷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抗日战争的遗憾之一是中国得到了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间接帮助,苏联红军出军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的直接援助,从而使日本现在惧怕美国,俄罗斯,而不惧怕中国。大和民族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恃强凌弱,而且亡我中华痴心妄想之心未死,所以要时刻警惕着日本这颗定时炸弹。美日结盟,很重要的原因是牵制中国。
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战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抗日战争的细节》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