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的名字叫红(珍藏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我的名字叫红(珍藏版)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极会讲故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最好地体现了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一个故事有多重的欣赏角度和发展脉络,既可以满足单纯读故事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更深度的思考和审美。《我的名字叫红》是奠定帕慕克国际文坛大师地位的作品,几乎获得了世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经典文学中的畅销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畅销作品,06年的中文版是国内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畅销作。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十二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我的名字叫红(珍藏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之前给这本打分还是打低了。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伊斯兰国家,土耳其在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风尚等方面都有根深蒂固的伊斯兰传统。土耳其人与真主安拉之间的认同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石,因而对于伊斯兰传统的否定和《古兰经》教义的背弃,则意味着土耳其人身份认同的丧失。在土耳其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过程中,人们对他们站在何处抱有的极端的不确定性,对自己的社会存在缺少清晰的定位与安全感,对于人生的存在充满怀疑与焦虑。在一系列类似情感的作用下,内心只剩悬而不决的痛苦。文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桥段是:象征和平与希望的绿色(不仅是“橄榄”的颜色,也是伊斯兰教的颜色)成了代表暴力与血腥的凶手,本可以融合东西方绘画技巧于一体的“橄榄”却夺走了追求不同画风的两位细密画师的性命。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恰恰突出了传统根源对于伊斯兰人民的影响。融入血液的传统与现代西方技术的碰撞,导致了土耳其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十字路口上不知该何去何从的矛盾境遇。其实土耳其的困惑也表现在帕慕克自身的处境中:他接受西方的教育,关注和表达的却是东方,这个世纪文明冲突的国际现实最显著地刻写在他的身上。帕慕克所有小说无不取材自伊斯坦布尔这座带给人“呼愁”的城市,一如都柏林之于乔伊斯,彼得堡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另一部自传体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写道:“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该城承载着帕幕克的成长史及家族史,赐予他无法忘怀的陈年旧事,镌刻着他遗失在灵魂深处的美好回忆。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市见证了土耳其的忧伤。《红》中的“橄榄”对被遣忘的恐惧、对艺术速失的恐惧、对被抹杀与遗忘的哀痛,是必然被遗忘的历史的苦楚,也是造成土耳其人身份困惑的根本,毕竟对身份归属问题的诉求是现代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在帕慕克的写作中,两种文明和解的不可能性得以凸显,大概“真主的东方与西方”是不易融合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名字叫红(珍藏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