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猿》读后感1400字
关于这本书,我们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第一,本书的作者莫利斯认为,人类与猿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没有体毛,所以他把人称为裸猿。他认为人类失去体毛是直立行走的结果,是为了奔跑时散热。第二,作者指出了直立行走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除了失去体毛,这个影响还主要体现在内脏、骨骼、生殖这几方面,直立行走在这些方面都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第三,作者论述了直立行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今天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可以视为猿猴特征的遗留。第四,作者提出了他对人类进化的生物学解释,他认为人类祖先是一种进入幼态持续状态的黑猩猩。
最后,对于这本《裸猿》,我们还有必要补充交代一些内容。这本书之所以在人类学研究史上有一席之地,并且享有巨大的公众知名度,主要是因为作者莫利斯的研究方法。他把一些别的学科,比如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拿来研究人类和人类行为,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相当于为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读者和研究者都深受启发。而这种创新的影响,不光体现在学术方法上,更给当时的社会伦理和人们的普遍认识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他把人的“神圣性”抹掉了,把人从生理结构到社会结构都用动物属性来解释,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保守派把本书称为是继达尔文之后,进化论思想对“对宗教和伦理体系的又一次进攻”。可以说,“裸猿三部曲”超前的方法和大胆的观点,成就了它的巨大影响。
不过,“裸猿三部曲”也同样有问题。就像它的译者何道宽先生说的那样,这套书属于“通俗的科普书”,在学术地位和价值上跟达尔文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本书也一直被批评论述过于随意、缺乏足够的论证。比如作者把人类的演化概括为从树栖猿到地栖猿再到狩猎猿,就是说从在树上生活到来到地面生活,再到以狩猎为生,但是早期人类祖先除了狩猎,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食物来源是采集,我们前面讲了很多狩猎生活对人体和社会的影响,但是采集这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作者就没怎么提,这就让人觉得他的论述有一点观点先行之嫌。另外,莫利斯对很多人体发育、演化现象,都从性的角度来解释,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争议或者说槽点,但其实这种思路也不算新鲜,它可以说是把弗洛伊德的“性驱动理论”从心理学领域移用到人类学领域,不能算是百分百的创见。
《裸猿》第一版是1967年出版的,而此后历次再版的时候,作者都坚持在观点上一字不改。有人曾经问过莫利斯为什么如此坚持,他回答说,因为他要传达的讯息并没有改变,人类只是大自然中无数物种里的一员,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动物本性。他说, 从进化角度看,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高明,“即使我们在无情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毁灭了我们最亲近的亲属物种,我们仍然是大千世界里的生物学现象,我们仍将受制于生物学规律。”“在攻击性、领地欲、战争威胁等问题上,我们与远古的狩猎猿无异。人是进化阶梯上的暴发户,像一切新贵一样,我们竭力掩盖自己卑微的狩猎猿根子,但那只能是欲盖弥彰。”
你可能会诧异他为什么要坚持这么自我贬低?事实上,莫利斯写“裸猿三部曲”时,正值西方世界的知识分子们都在为人口爆炸、生态失衡和核危机忧心忡忡,所以莫利斯试图通过探寻人类的动物本性,来寻找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这个思路虽然有一些缺陷,但还是能带给我们一个有启发性的新视角,让我们正视自己的非理性和动物本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裸猿》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