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作者:何帆

何帆老师在过去的一年走遍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为我们观察到的——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你可以读到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背后原因、也可以欣喜地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在不同场景上演着好戏、新的生活方式为社会消除戾气和偏见、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大山深处开花结果……这本书通过鹰眼视角,既为我们呈现了上一年的全画幅图景,也带我们全方位观察那些微弱却充满力量的新事物、新框架、新方法、新理念、新业态、新生活方式……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变量》将帮助我们建立历史感,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这个世界。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初识何帆老师,是听了他在得到的读书课程,后来看到他出了本书,便想着一看究竟。这是一本以观察者视角记录当下趋势的一本书,未来29年,作者每年都会出版一本书记录每年的趋势与事迹。当下做事的人很多,但是能把一件事坚持做30年的人很少,因此我也决定,何帆老师未来的29本书,我也会坚持一读,作为对匠人精神的致敬。回归《变量》,本书创新地采用了大树模式而非长河模式记录中国当下的变化,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观察当下。作者走访了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然后以上帝视角,通过故事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趋势的五个变量::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1、大国博弈: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点,中美的贸易摩擦没有最后的赢家,让双方放下成见再度合作的是“人工智能”的潜在危机。人工智能与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与冲击可能是同一个量级,虽然会引发激烈的震荡,但是最终会形成一种新的均衡,然而如何从震荡到均衡需要国际的共同摸索与努力。2、技术赋能: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先明确应用场景,再适用应用场景,最后形成赋能优势进而创造新的需求。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基础牵引着技术向应用技术创新,而后与核心技术互动形成技术优势。3、新旧融合:除了极少数石破天惊的突破性创新外,多数创新都是新旧技术的“混搭”,即新的创新都需要以传统为底线,传统会教会我们如何平衡、妥协与取舍。4、自下而上: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这样可以帮助城市建立稳定多样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多核城市”的城市群将是未来城市进行精明收缩的小趋势。5、重建社群:人需要群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利己利他,然而互联网看似放大了圈子,实则固化了圈子。因此,未来无生命的圈子将会被抛弃,人们将会组成全新的、互助的、互动的社群。总体来说,作者另辟蹊径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观察趋势的视角,不排除一家之言的局限,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帮我们梳理了看清当下的脉络,读时让我们自然而言地代入其中,引发我们面对当下的趋势与变革的思考,即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如何找准自己在变革中的位置,这样或许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最现实的事情,但是这些都需要我们读后去思考,去实践的。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快要毕业了,这无疑是一本帮助我更了解社会的书,收获很大,觉得【精明收缩】这个词非常有意思,想起了《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

最初了解阿那亚是因为【孤独图书馆】,名字就很让人向往,但是发现他旁边就是一个房地产之后明白这是营销的一部分。但是在一个社区内,能有意识建一座图书馆,也是很有情怀的。一直想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美好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

在描写乡村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从大一就有考虑过去支教,但是依然没有勇气去实践。原本想去是因为想体验生活并且能帮助那里的孩子;后来不想去是在怀疑自己去支教的动机,以及怀疑就这么一个假期一年半年的支教对孩子们到底是否真的有帮助;然后我有了长期去支教的想法,是的,我学园艺的,农村里我可以用自己微弱的一点理论,与孩子们一起实践,毕竟对于一个人还说,能生存下去是很重要的。担心自己的价值观不够正确,自己不够好不能教好孩子们。这我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

我没怎么考虑过去当老师,但是也许未来,我会去领养一个孩子,然后能教给孩子一些东西。

会持续关注何帆老师的这项工程,支持,点赞[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