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祚密码》读后感1000字
献给神州大地的颂辞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是当代的镜子,也一定会是未来的坐标。
本书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第一是学术性,作者试图站在司马迁陈寿班固们的肩膀上往前跨一大步,以时间为经,信息为纬构建了崭新的科学化的历史模型,从秦王一统到开国大典,可谓气势磅礴;从体系之下来看,细节上还有些粗糙,若沉心其中,灌个几篇大论文,或可开宗立派执一方牛耳;然而姬大(即为作者)的野望并非史官或学者,比起念唱时代悼词的太史公们,姬大更愿意成为共和国的幕僚,试图引领这个古老的国度向前再跨一步,甚至于可以把本书视为献给智库的投名状,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图样图森破,具体原因见第二点,罚抄长者教诲一百遍。
另一方面是不可不提的文学性,源自《诗经》、《楚辞》、《庄子》和李太白们的浪漫,毕竟成书才不到30岁,写下那些瑰玮字句大概也就20出头,中二少年捧着史料,看到蓝玉和霍去病追亡逐北自然是血气方刚,所以笔下塑造一个带入自身的角色——伯约,这个男人来自涿鹿之战,被神明选中拥有了不死躯体,不死并不是神的祝福,也有可能是诅咒,在商君和周王的更替中,伯约体验并旁观着历史,仅仅是旁观当然不够,在秦汉帝国崩塌的之际,伯约追随着昭烈帝和武乡侯的背影,尝试着力挽狂澜,但也仅仅只在史书上留下轻描淡写一笔。此后伯约也只是穿引并描绘着历史,直到明清帝国破灭之后,伯约在大学寝室的卧谈会中窥探到了历史的规律,遂有此书。就阅读体验来看,这种浪漫和恣意与严谨的科学论证似乎并没有能完美的结合,这点姬大是要负责的。
接下来是模型之外不负责任的推演,明清帝国随着西太后的死亡而彻底陨落,漫长的内战里,东方岛国扮演了五胡和契丹的角色,清退外族后又是北方政权征服了整个中国,从清末的分裂到第一共和国的统一恰如三国和五代。那么以后呢,第一共和国的未来,像司马家的火并还是李世明和朱棣的开拓。
结果似乎显而易见,气温的不断升高使得北方的统治更加稳固,共和国对北方四岛仍有期许,这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利好;共和国外部,恰逢1991年后北方的蛮族正在不可遏止的衰退,如今雅尔塔体系也在慢慢破碎,新罗马帝国也将从高处跌落;共和国内部,一共彻底打破了土地的分配和传统的文化体系,在清算了投机分子和反动派的余孽后蓬勃向前,这一点看隔壁的咖喱国就是最好的反例。
最后,对于英雄们,永远充满敬意与殷羡,对于神州大地,永远怀着畏惧与期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国祚密码》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