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生死疲劳》读后感_1500字

《生死疲劳》读后感1500字

《生死疲劳》陆陆续续看了十来天看完了,看完后莫言在我这里我最喜欢的书就从《四十一炮》变成了它。写的最好的一部分应该是“猪撒欢”,这也是全书精华所在了,看得我热血沸腾,血脉喷张,前天晚上没看完就忍不住发了一个动态,评价了一番。但是这两天把剩下的“狗精神”和结局看完后,心情又归于平静,如果让我现在写前天晚上的感想,我想我是写不出来了。贾平凹喜欢把高潮放在结尾,莫言喜欢把高潮放在中间,两人的书读完感觉完全不同,贾平凹的书读完会觉得特别难受,特别沉重,特别压抑,特别想爆发;但莫言的书是读的过程中各种激动,各种思考全部涌上心头,读完却又被压了下来,特别平静,特别冷静,特别若无其事,甚至会让你忘记之前兴奋的感觉。大概莫言喜欢把所有的壮烈都回归于平静,而所有的壮烈也终将回归平静,我读《生死疲劳》就是这种感觉。

这本书故事跨度比较大,整整半个世纪,而他也采取了特殊的故事叙述方法,让这段历史活灵活现地显现出来,反映出西门家族的兴衰荣辱。60-70年代这段历史是书中最厚重,思想最深厚的一部分,因为这个时代太过复杂,太过动荡,太变幻无常。中间一度想哭,看到毛主席逝世的时候,胸口被堵着,难受的要死,莫言没有浓墨重彩写他,却又无处没有他,莫言没有正面评价他,却又无处不在判断他,莫言零度写作这个事情,却让这个事情充满了温情和思考,蓝脸的平静冷漠与其他人的强烈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最后他却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多么强烈的反讽!这句话从全国唯一的单产户,从一个被政治运动批判的人嘴里讲出来,反而更加生动,也反应出时代的可悲,那些号称追随者的虚伪!而洪泰岳则是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人,他的矛盾纠结,反复挣扎,他的无处安放,无所适从,在毛主席逝世后被无限放大,他是一直跟着时代走的人,可是时代却抛弃了他。他不懂选择,不懂放手,当这个时代结束,新的时代来临时,他已然变成了一个不合流的落后者,但更可悲的是他不自知,他不知道自己的舞台已经结束,最后他还是选择与这个逝去的时代同归于尽,消逝在时光里。

其实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书中的蓝脸暗喻了一部分人,我不用再明说了有这样的人对毛主席来说,他该感到欣慰。而洪泰岳也暗暗对应了一个人,说不定也对应了一批人,不能说的话自行体会吧。昨天看小猪综艺说了两句话特别好,我记了下来:艺人没有舞台是一种无奈,艺人不懂得下台是一种悲哀。这两句话让我联想到了书中的洪泰岳和他所暗喻的人,也想到了《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我想莫言想说的话都写在书中了,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说多无益。就像他在三十二章中借西门猪的口写的那样:

那些野猪们犹豫了片刻,便齐齐地将两个前爪跪在地上,嘴巴拱着地面喊叫:

“大王万岁!万万岁!”

我本来还想说点什么,但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糊糊涂涂地就成了这沙洲上的野猪王,接受着野猪们的朝拜,而人间那个王,坐在月亮上,已经飞升到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远的地方,庞大的月亮缩得只有一只银盘大,而人间之王的身影,即使用高倍的望远镜,也很难看清了。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我又觉得有点悲哀,“乌合之众”“愚民”这两词又在我脑海里冒出来,有些错是人为绑架,人为捧杀犯下的,我毫不怀疑。

PS:看完这本书又学了一个新的文学名词:白痴叙述。莫言在书中提到的,去搜了一下,原来我以前就接触过白痴叙述,我却浑然不知。《秦腔》里的引生可以说是白痴叙述的典型了,咳,你别说,我没接触过这个概念时还真没往这想,涨知识了,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生死疲劳》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