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芭蕾舞剧欣赏》读后感2400字
———芭蕾
芭蕾,唯美却又受伤,但又是我最喜爱的舞蹈。幼年阴差阳错的学起了芭蕾,如今仅仅作为兴趣,时而群魔乱舞一番,但未曾泯灭过我对其喜爱。
芭蕾经典三部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但本书不仅于此。
经典芭蕾舞剧创作背景
《关不住的女儿》,部分情节让我想到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前半段。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罗马神话相结合,借芭蕾舞剧,表达对神学的不满,欢快轻盈上演一部喜剧。
《仙女》体现了法国浪漫思潮涌动,神话题材生起,浮现出了精灵、仙女以及魔鬼,在芭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诗人戈帝埃受德国诗人海涅诗集《论德意志》片段影响而作《吉赛尔》,维丽的传说让他萌生创作念头,又联想起雨果的《东方诗集》之《幽灵》,从而完善了这部芭蕾舞剧。
《海盗》源于乔治·拜伦同名长诗,相比之前的唯美,这部芭蕾舞剧也随着拜伦的这些叙事诗充满着叛逆色彩,主人公往往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为适应舞台表演特点,将最后的悲剧改成了大团圆。
《葛蓓莉亚》中木偶的情节,本身就充满着喜剧色彩,给芭蕾带来了新的活力,影响着后来涌现出的《胡桃夹子》、《彼得鲁什卡》 以及《木头王子》。
前五部都来自法国,芭蕾诞生之地,取材民间化。此后,俄罗斯在芭蕾艺术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民间转化为皇宫背景。为何《天鹅湖》如此经典到深入人心?这是一部芭蕾界的新纪元,首演女主是乌兰诺娃,剧情中插入异国风情舞,《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舞》《玛祖卡舞》等穿插融合,带给观众别样感受。
同英国童话《天鹅湖》,贝洛的法国《林中睡美人》编成芭蕾舞后,再次加入趣味元素,从仙女四人舞,到施了魔法的蓝鸟舞,再到名称为《性格舞》,猫之间的舞蹈。这一切都是那么诙谐有趣。
可能是受到《天鹅湖》和《睡美人》成功的鼓舞,1890年,符谢沃洛吉斯基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老鼠王》,原文纷繁复杂,符谢沃洛吉斯基进行了大型简化后,《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就此诞生。
《关不住的女儿》的曲作者亚当是芭蕾音乐的开创者,德立勃是芭蕾音乐的革新者,而柴可夫斯基则是芭蕾音乐集合者。三部芭蕾经典各有千秋,《天鹅湖》加入了钢片琴以及各国风情舞蹈的融合,《睡美人》插入了动物们的诙谐,《胡桃夹子》通过邀请各国舞蹈家,融合了中西方舞蹈元素,长笛《茶舞》则中国元素。
《舞姬》创作灵感来源于《沙恭达罗》,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诗剧。《唐·吉诃德》和《舞姬》的作曲创作,为明库斯赢得了,沙皇俄国芭蕾首席作曲的称号。《舞姬》中最有名的舞蹈是《蛇舞》和《幻影之舞》,整部舞剧充满着浓浓的印度风格。
被称为“俄罗斯芭蕾之父”或“新芭蕾之父”的福金,创作的《仙女们》是一部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的芭蕾舞剧,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这部芭蕾舞剧更适合说完美演绎肖邦的心境。
芭蕾舞剧《仙女们》由巴甫洛娃首演,《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雷蒙达》《舞姬》《吉赛尔》《仙女》《埃及之夜》等,她都跳过。
人们对巴甫洛娃如此评价: 在印度,她使早已在历史中衰老的民族舞焕发了青春;在日本,她第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兴趣;在墨西哥,她帮助民间舞和各种形式的古典舞融合在一起。她是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她为芭蕾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火鸟》是古典芭蕾向现代芭蕾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古典芭蕾常常以爱情为主题,以和谐为基本原则,而《火鸟》则改变了这些做法。 《火鸟》摒弃了那些程式化的表演和炫技性的舞蹈,舞剧一开始就进入正题。福金还作了个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以往芭蕾舞女演员都必须穿脚尖鞋的惯例,只让扎列维娜公主穿脚尖鞋,而其他被囚禁的少女们都不穿脚尖鞋而赤脚表演,这显然是受了邓肯的影响。
莎士比亚创作的是戏剧,后来著名作曲家古诺把它改编成歌剧,柏辽兹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都非常成功。但是,当有人想把它改编为芭蕾舞剧的时候,没有想到,这部舞剧的诞生却非常艰难,前后经历六年之久。有人认为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为舞剧,是对神圣的经典的亵渎,还有人认为以芭蕾的表现手段(哑剧、舞蹈等)是不可能表现莎翁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后来,聘请拉夫罗夫斯基为舞蹈编导,以出色的组织者姿态,成功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使舞剧得以正常排演,直到登上舞台。史学家评论说:“完全是由于他的功劳,演出才成为事实。”
芭蕾舞剧的诞生非常不容易,前期需要剧本、编导、音乐创作、编舞,最后才是邀请芭蕾舞演员排练上演,彼此合作,相互协调非常重要,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曲不被芭蕾舞演员认可,起初拒演。
现场欣赏经历
早年买来《睡美人》VCD,由于芭蕾之首《天鹅湖》光碟已售罄。
豆蔻年华,从报纸得知,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即将在总统府附近的人民大会堂上演《天鹅湖》, 作为一枚小芭蕾粉抓住了那次机遇,首次现场欣赏芭蕾,可如今只记得当时的欣赏前后的喜悦溢于言表。我对现场芭蕾舞剧如少女们追星一般。少女们的追求的是人物,而我追求的并非人物,而是那古典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吧。而这样的追求似乎来源于先天,似乎从娘胎里带来,但又只是兴趣,若要说有什么目的,大概只是陶冶情操,感知美学吧,不作为专业发展目标。
到了海外,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胡桃夹子》,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在欧洲巡演这芭蕾经典,我所在的城市,皇家剧院也名列其中。那一次,感触颇深。相比于上次国内观众稀疏,西方人民群众非常喜爱艺术表演,舞剧也好,歌剧也罢,台下鸦雀无声、高朋满座。那一次,带给了我,精致震撼的视觉效果,美轮美奂的演出服装,装饰豪华的皇家剧院座无虚席。与之相比,国内的上演太质朴了。也许,如今舞台已有很大改观,以后回魔都看看,在那儿,芭蕾舞剧时常上演。
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