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启示》读后感900字
曾仕强的文字和语言,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下面说一点点个人拙见
他的解读里,指出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很多误解,包括“道德”“教育”“教化”“变与不变”“创新”“明哲保身”等等概念,对我们当今的不少错误想法进行了纠正。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讲到中国的语言,怎么讲都对,都能讲出道理来,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我们要对别人的话,书上的文字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要学会正确判断,更要正确表达。
我们做学问,学什么呢?其实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学业,更主要指古人成圣之学,济世之学,经国之学,为人之学。而直接读古书,有时候不免让我们感到为难,为什么?因为时代变迁,古人都能理解的话语,变成书面语言,经国几千年几百年的变迁,或者是有些地方方言的差异,导致我们读不懂古书,看不懂古文。有两个途径,一是扎扎实实学习中文系,尤其是古文学和古文献学的方法,读古书——借助《诸子集成》,借助各种丛书如《儒藏》《道藏》《子藏》等等,集释集解等等,正如本文作者所说,要学习,更要学对,只有选择好的读本,才能学对。所以,请书友们选择好的书来读,看准出版社和作者,这可以请教身边的有学问的人,尤其是读过文史哲专业的一些文科优秀人才。二就是读像曾仕强这样的学者的书,他们对古籍研究透彻了,把握了古人思想的体系和精髓,我们借助这个途径来作为入学门径,能省去不少麻烦,少走很多弯路。如此的学者文人有很多,比如南怀瑾,比如华杉等等。
但是,不管是古人,还是现在学者的解读,不可全信,关键是要用理,天理人情事理物理来验证,而且要在实践中验证,千万不可盲从,不管你是孔子孟子还是北大复旦浙大的知名教授,我尊重你们,我更尊重真理。另外,以后要开始着手读《易经》了,我赞同曾老师的话,越早读越好。还有,再读几遍《三国演义》。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一定有值得学习之处。如果我们一直瞎忙碌,乱转悠,表面上看似乎有所得有所成就,如果不去多读经典,多思考经典,最终,还是不能达到,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可以达到的圣人境界。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的启示》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