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800字
相信
———我读《悲惨世界》
这三册书一共130万字,10天读完。说“艰苦卓绝”有点夸张,不过啃完大砖头真心不易啊。
整部书容量庞大,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新旧政权的更迭、两种社会制度的转变下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详细描写了底层百姓的穷困生活。通过一个苦役犯冉阿让的经历穿起了这个悲惨世界。
读长篇名著事件很辛苦的事,很深刻地东西读不出来,非常影响对这部书的理解。雨果的长篇大论跟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多错多”在这里并不适用,大师的长篇大论不仅不拖沓,而且精彩得很,整部书结构精妙,情节抓人,不忍释卷。
喜欢历史的读者会很喜欢听雨果讲历史,在每一段需要介绍背景的章节前会细述相关的历史。可惜作为历史盲的我只读懂了滑铁卢之战,
对这部书不敢妄论,只谈其中的一小点。
贫穷,是这部书关注的一个重点。
当人陷于穷困,所有的原则和感情全都抛弃了。为了一块面包可以放弃一切。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
德纳第把两个年幼的儿子送给马侬,每月收10法郎。马侬用这俩孩子替换她死去的孩子,为了每月敲吉诺曼老头80法郎赡养费。
德纳第把大儿子伽弗洛什赶出去流浪,因为养不起。
德纳第太太的母爱仅够给两个女儿用,三个儿子得不到一点。
大儿子救了老爹,老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别人提醒他,他只是说:管他的,不见得吧!
但是小流浪儿伽弗洛什好几天没吃饭,还会把一个苏的面包分给两个小可怜,会带他们去他的小窝睡觉。
冉阿让不断受到各种不公正对待,然而汴福汝主教的善感化了他,后来他一生都用诚实、充满善意对待生活。
可以贫穷并不会改变所有人的品格。
人之初,性本善,伽弗洛就是实例。当人性被扭曲,变恶,依然能被善感召,正如冉阿让。
无论经历多少,还是要相信人性,相信人性本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