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读后感800字
太精彩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各种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几点感触:第一,我们看一个人不是简单的用好人坏人去评价,不能说最后刘邦赢了就是好人,项羽败了就是坏人,总是在这个过程中交织着人性的善与恶。比如刘邦也多次撕毁合约,说好的停战结果来个背后偷袭;从项羽最后自刎前与乌江亭长的对话来看,他还是一个性情中人,纵然可以渡江之后韬光养晦有待东山再起的可能,但他骨子里磊落率真,成王败寇已成定局,恐怕无颜见江东父老。总体来说,有一点是确定的,刘邦智慧过人,对人性的洞察确实远远高于项羽,他能够团结各方力量,发挥他人优势与项羽个人英雄主义,单兵作战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我对谋圣张良非常的钦佩,他足智多谋,文韬武略,成为刘邦身边最重要的智囊,难怪刘邦称赞他: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其实他的智慧更加体现在帮助刘邦消灭项羽统一楚汉后目睹了韩信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后激流勇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显然,他深谙人性,明白时局,恰到好处把握分寸。难怪北宋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历"良山道观"及"伐桂书院"时赋诗曰: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第二,说说韩信和范增。韩信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情商和人性的洞察上还是非常缺乏,最终被刘邦势力命归四天。亚父范增是很有智慧的人,可以说在谋略上与张良不相上下,只是陈平用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无奈范增辞官归里,可惜途中病死。所以说,张良的结局是最好的,范增次之,韩信最糟。第三,其他诸如史上第一个特工项伯、说客郦单食、还有在人伦关系上颠倒的张耳等等。只能这样说,当你随着作者的描述,你仿佛也融入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各个人物的功过是非明明白白呈现在你眼前,而你能做的就是汲取历史的教训,吸收前人的智慧,努力过好当下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