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从白岩松的《白说》那里了解到这本书,刚开始翻的时候,显示有四千四百多页,不知道能否坚持读完。一直翻下来,沉进了书里面,渐渐地遗忘了时间,也忽略了页数。
这本书从曾国藩做主监考官中途回家奔丧记起,直至他暮年老去,驾鹤归西,三十多年的宦官生涯。起初奉旨创建湘勇,镇压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金鸡起义,与洪秀全的部下作战,多次险死还生,被迫三投长江。命途多舛,曾被同僚排挤、诬陷,被上司误解、怀疑。几经坎坷,终于抓住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导致三分五裂的机会攻占天京,平定洪秀全的反叛,官居正一品,出任两江总督。整饬两江,重修江南贡院,恢复科举。后三辞江督未果,奉旨处理津门与洋人纠纷一案,被清议攻讦,世人唾骂。之后办洋务,徐图国家自强,与幕僚创建江南制造总局,向上建议派遣青少年出国留学。暮年看透世事,更是意识到清朝必亡的结局,嘱咐子孙不再入朝为官,立明遗嘱后病死总督府中。
从此书中理清了清末几位名臣的关系,比历史教科书来的详细,比如曾国藩与左宗棠相互不服,两人以朋友相交。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曾是他的恩师,是指路人,李是曾的传人。最后面,书里还提及了詹天佑,言及他是第一批洋务运动中被送出国留学的孩童,而且是天才。
对书中的两件宝贝印象深刻,其一是曾国藩的恩师穆手里的一对玉球,穆在罢官后将这对在手里把玩了二十四的玉球赠予曾国藩,曾国藩又在年老之际把这对自己保存了十八年的玉球转赠给了李鸿章。其二是一副围棋,这副棋子是明朝某位皇帝赏赐给宠妃的。后明朝灭亡,它被一个太监偷出了皇宫,流落到曾手下的一位护师康福手上,此棋在攻打太平天国是起了较大的作用。康福指导曾下围棋,两人在曾垂死之际一对弈一局,最后是康福带着围棋离开了曾国藩。
对于太平天国灭亡的一幕,着实被感动了,将士为最后的大义引火自焚,与天王宫共赴火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宣告消亡,可以说是几位领导者之间的争权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天下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半”,成功之际,归半与天。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此书缘起于去年5月在头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阅读十余本曾国藩的书之后,结合阅读所得之感悟与自己两年的人生修炼,对自己的人生提出九大箴言以改变自身不良习性,对文章作者深感佩服。恰巧在评论区看到了作者分享的书单,遂立志向文章作者学习,准备把书单上的书都通读一遍,以此开启自己的脱胎换骨之路。《曾国藩》是书单中的第一本书,主要讲述他的一生所遇所想。曾国藩是个有志向抱负,极度自律,很有恒心的人。通读完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感悟:1,有志向抱负。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必定要心有所执,曾国藩一生可以说都在为尽忠报国,留得身前身后名而努力。心怀此志,所以做什么事都极有动力,从不懈怠。2,自律。严于律己才能排除纷繁杂事的影响,专心完成自己的事情,今年的经历对此也深有感触。曾国藩是个极度自律之人,一生位极人臣却做到居住和一日三餐极其节俭;对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自省。自我反省,能保证自己的前进不会迷失方向,加快自我成长。曾国藩平日里经常静坐以自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自己所行,所读,所遇。我觉得这是他“脱胎换骨” ,不同于常人,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4,有恒。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恒心与坚持是做成事情的必要条件。曾国藩一生的主线莫过于剿灭太平天国,其间屡受挫折,特别是刚开始的几年几度失败想自杀,最后却依然以绝大的毅力坚持下来,最终走向成功。书中很多地方值得细细品读,但我觉得书中结尾处曾国藩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诫子书,其中四条家训最值得品味,故此记录:一曰慎独而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零零散散写了许多,主要在于提炼自己所读的心得体会,加深所读的感悟,这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最后以十八个字作为结尾再次警示自己:少惰少傲少欲,有志有识有恒,宜勤宜静宜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