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读后感_1300字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读后感1300字

读完整个银河帝国系列,我觉得整体人类的福祉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当地球与太空族世界都面临衰落的危险,人类的火种在这51个世界上有可能逐次熄灭时,人类的福祉是重新找回进步的动力,扩散到更多的行星上。为此,吉斯卡不得不软硬兼施,从改变一堆人的心灵,到让地球变得具有放射性,逼地球人移民。
到了银河殖民者遍布银河时,人类这个物种灭绝的可能性变小了,所以整体人类的福祉变成了追求文明,减少战乱,维持和平——这是第一帝国的建立目的,也跟第二银河帝国的目标一致。
但是第一帝国之所以会衰落,正是因为安逸得太久,变成了一个银河规模的地球(《钢穴》时期的地球)或是奥罗拉。人类再次失去了进步的动力,于是科技不再进步,拥有创新精神的人越来越少。我想如果不是丹尼尔一开始硬逼着谢顿,心理史学也永远会是谢顿心中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学珍玩。在第一帝国尸骨上成长起来的基地,由于早期的外界压迫,不得不奋力发展科技,于是人类科技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为什么《基地与地球》的走向却是放弃了第二银河帝国的方案?
由于心理史学的指导,可以预见第二帝国不会再由于相同的原因而步上第一帝国的后尘(其实我怀疑发言者们能否抗拒惰性的侵蚀;而且到时候他们势必要通过心灵调整的方式强行提振人类的创新欲望。心灵调整的力量能够完全无视安逸环境的巨大影响力吗?)。但是正如《基地与地球》中最后说的,人类消灭了内部的覆灭隐患,但对外来的却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比如横空出世的骡。所以还有压力存在,这个压力来自整体人类的外部——银河系之外。所以人类的福祉仍受到威胁,还需要进步。能团结人类整体的显然是盖娅而不是第二银河帝国(虽然其实第二基地已经自行发展出盖娅的雏形,却因为起步晚,不得不俯首称臣),所以选择盖娅星系是必然的。
等到盖娅星系形成,人类至少有了可以与星系外敌人一较长短的能力,整体人类的福祉算是得到了保障。可是从《基地与地球》中看来,盖娅这个世界似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她的科技显然不如基地来得先进(虽然她能凭空拉动太空船)。那么等到整个银河都变成盖娅的自给自足模式时,虽然人类内部将永远和平,但人类科技会不会再次停滞不前?那么光靠心灵的力量真的足以保护整个银河吗?
未来在扩展到银河(或说人类)之外时再次变得不可预知,人类的福祉更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我希望丹尼尔不会拖着疲惫的身心永远守护在人类身边。当盖娅星系形成的时候,就是人类开始自己守护自己的时候了。
PS:我曾经开过一个脑洞,设想当丹尼尔那庞大的两万多年记忆融入盖娅星系时,会不会足以强大到变成那个群体意识的主宰?于是丹尼尔变成《超体》里的露西,成为无形又无所不在的神永远守护人类。但是后来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不是丹尼尔想要的。死亡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从机器人系列,以及《基地前奏》和《基地与地球》中的一些描写,我感觉丹尼尔拥有着不输于人类的深刻情感,而这些情感令长寿变成一种折磨(正如嘉蒂雅所说)。所以我想,除非摆脱机器人三大定律能使丹尼尔获得新生,否则在完成好友的嘱托后,死亡可能正是他所期待的归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