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儿汤姆·琼斯史》读后感2600字
读《汤姆·琼斯》
小说很精彩,可对于作者亨利·菲尔丁的认识真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对同是英国作家的狄更斯倒要熟悉的多,可能也是年代隔绝太久的缘故,但并不影响这部间隔三个世纪的作品缺少前来拜阅的读者,同时也必须坦然,我是被毛姆安利过来的。其实这部小说的写作结构很出乎我意料,他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在作品中边叙事边讲解的作家,所以一开始很让我接受不了,觉得菲尔丁就像一个老者絮絮叨叨没得完,但也正是在这种自说自话中,让我感知到了这位古者细腻的写作思维,以及他对故事以外的一些独特见解,很欣赏他的另辟蹊径。
其实,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很值得为人父母的、以及未婚子女去从中学习的,因为在婚姻大事上父母与子女的争执就从未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减弱过,而这部小说抛开弃儿琼斯不说,简言之就是一个女生为坚持自己的婚恋原则而被迫跟父亲的含泪抗衡。有太多像乡绅魏思特恩一样的父母了,他们总是自认为为子女“好”,而强迫他们听从自己指定的婚配,却全然不顾苏菲娅自己心中的所爱。当然也让我看明白,并不是当子女的必定得屈服于守旧的传统观念,而是你只要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那不管处在怎样的年代跟环境下,你都有权为自己的幸福生活作抉择。诚然,家人的建议也不是不值一提,像奥尔华绥对婚姻的见解就比较明智,所以我们要懂得分辨其中有益的提点,学会让父母尊重自己最终的决定权。
琼斯作为小说的主角让我感觉好矛盾,一方面他在待人接物上是那么的善良仗义,另一方面他在情感上又是如此的随性轻率,让我作为一个女生,很不解男人对真爱的定义,也让我心有存疑——这样的男人值不值得女人去爱?苏菲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虽说愿意给一段时间去考核他的真心,可也架不住父亲的规劝第二天就结合在一起了;而我仍心存否定,琼斯的三次放荡看似都是归因于女人的诱惑,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沦陷也不无过错,如果真有那么爱苏菲娅,那他最后跟贝纳斯登夫人的鬼混又算什么?一个四肢健全的青年完全可以靠劳力养活自己,又何必采取如此不堪的受惠手段呢?我不解,虽然琼斯最后有感人肺腑的忏悔,可对于有精神洁癖的人估计一时半会真接受不了,而我也看出苏菲娅心中还是会有所芥蒂。
对于琼斯身份的认证,我真没想到他会是奥尔华绥的亲外甥,不过他在流浪期间的所作所为(除去风流韵事)也算没辜负这个老好人的一片疼爱之情。在这个世上,人人都更愿意相信有无恶不作的坏人,而不愿相信有处处施善的好人,可菲尔丁在这部著作里让我们看到了奥尔华绥这个慈父天使的存在。这位老乡绅的正直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当他被布利菲所蒙骗时,我倒希望他能拿出像魏斯特恩那样的粗犷来,当然这是没有可能的,也幸而一切罪恶都没逃脱出真相的大牢笼,他终有机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施好善。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好人物是不是存活在小说中更真实,可又反观周身的人际交往虽然恶浊,但也不缺努力像奥尔华绥先生看齐的好人,毕竟他们的内心是真的一汪清水。
作者在文中直接的指出最偏爱的人物是苏菲娅,他让苏菲娅集美丽、善良、纯洁、孝顺和所有美德于一身,赋予了她一个为爱勇敢拼搏的独立女性形象,是非常值得我们女性取经学习的一个典范。最佩服她的还是敢于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她爱的是一颗实实在在的真心,而绝非物质条件的种种诱惑,只可惜琼斯多少都对不起苏菲娅这份真情的百分百付出。苏菲娅固然是招父亲跟姑姑所疼爱的,可她终究招架不住这对兄妹的逼迫而离家出逃,其中可以窥视出很多家教上的弊端,也算是让女主人公吃尽了苦头才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所以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你想要的生活终得靠自己的行动来争取。
其实,文中着墨不多的魏斯特恩兄妹的相爱想杀还挺让我叫好的,这或许是亲情的一种另类表达。魏斯特恩虽然有其蛮横的一面,但他在破口大骂之后仍会乖乖听从妹妹的指导,这种在态度上的转变速度之快总叫我控制不住的偷笑,当然这并不是一种怀有恶意的笑,相反有一丢丢的羡慕,因为这样的兄妹情是牢不可破的,纵使撕破脸皮却仍能在下一秒和好如初。当然,魏斯特恩对待女儿的婚姻态度我持绝对的反对意见,包括最后他同意苏菲娅跟琼斯在一起,也是基于琼斯是奥尔华绥的亲外甥并能继承大部分家财才立马转脸撮合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很不看好,他爱女儿固然不值得怀疑,但以金钱为丈量婚姻的基准就特错特错了。这也是很多父母子女都存在的婚恋弊端,真值得好好呐喊一声,可菲尔丁的文字都存活三百年了都没叫醒装睡的人们,我们也就只有试图改变自己来影响身边人了。
最后再来说说伪君子布利菲,其实用一种很贴切的说话,他应该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了,而琼斯只能称之为父母眼中不争气的熊孩子。到底你更喜欢哪种孩子呢?其实,在奥尔华绥眼中两个孩子都是同样的疼爱有佳,手心手背都是肉又何必区别对待呢?只可惜布利菲辜负了舅父的信任跟期望,他为利欲熏心而变得诡计多端,其中还少不了特华康和方正两位教师的帮衬,甚至到了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都丝毫不曾有悔过之意,他表面上乔装的人模狗样真的是极容易混淆世人的眼线啊!所以,眼见未必就一定真实,我想,真正认识一个人还得是从细处见人品。当然,做了坏事的人终究是惶惶不得终日,他们的恶果迟早是要品尝到的,真希望更多人能尽早的看出这类恶棍的真面目,别被他们的虚伪蒙骗过后再来叫苦连天。
文中其实还有挺多个性鲜明人物值得回味的:米勒太太的热情感恩,帕特里奇的诙谐幽默,黑乔治的忘恩负义,昂纳大妈的唯利是图,沃特斯太太的放浪不羁,贝纳斯登的假仁假义,哲人方正的最后反悟,牧师特华康的惺惺作态,律师道林的贪赃枉法......其实你若问生活到底是什么?那不就是这幅人生百态图的构成吗?有好人、有恶棍、有乞丐、有贵妇、有政客、有农妇、有士兵、有骗子等等等等。活着就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幸福,你若问心无愧的过好了每一天,那还有什么好千肠百结的呢?——不管命运奈我何,仍旧安于吾心活。
最后忍不住再呐喊一次:学会主宰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有苏菲娅为爱捍卫的勇气,更有奥尔华绥对婚姻准则的明见,那幸福生活必定离你不远,请记得远离琼斯的随性放荡,因为轻率的苦果总是要自己吞下去的,既然预见得到那一天的到来,何必再去挑战自己的坚忍,除非你想成为布利菲一样的恶棍,遭致众人的鄙夷。生活,总是在向更美好的道路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弃儿汤姆·琼斯史》读后感_2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