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读后感_800字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读后感800字

讲画的书里居然没有画,连最后那章“名作赏析”也是只有文字,没有画作。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书摘:

米芾的人品确实高,可以说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他在东坡《木石图》的题跋里说:“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
《宋史》本传讲他“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甚至连毛巾也不用,两手相互拍干。
《宋史》本传称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
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所爱之石,定非凡品,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米芾现存墨迹,以略含草意的行书最多。
其中最著名的有《蜀素帖》《将之苕溪诗帖》《研山铭》《寒光帖》《紫金帖》《多景楼诗帖》等等。
米芾的书法技巧超卓,在我国古代行书领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代表。
世人将这对父子并称“二米”,以米芾为“大米”,米友仁为“小米”。
“米家山”,又称“米氏云山”“米点山水”“米派山水”。
“米家山”表面上是重在用意韵、用墨来象征人品的艺术品格,是对“墨”的解放
“米家山”到底有哪些审美特征呢? 一是专画“云山”题材,信笔草草,不失天真
二是米氏在墨法上有突出的创造,提高了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墨法的运用,是以“米点”为特点的。
“米点”是笔法,也是墨法、笔、墨交融,使江南迷蒙润泽的景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米点”的运用,是米氏写意山水画重要的审美特征。
“米家山”最能体现以简化笔线的没骨法,重在用墨,并在适当的部分用线条加强物象表现的手法。
“米家山”在实践上体现了主张落墨自然,不拘成法,在审美情趣上求“天趣”“巧趣”“生意”“神采”“借物写心”等艺术追求,为水墨写意的文人画拓展了新的思路,它的启迪意义,似乎超越了“米家山”作品本身的成就。这也是反映了当时文人审美观念的艺术追求和向往。
米芾说:“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
米友仁也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
“二米”的画,毕竟“平淡天真”有余,丘壑变化不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