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乱世风雨》读后感2700字
从唐末苟延残喘的末二十载,至宋初开国平天下的首十载年间,有一段经常被世人忽视的历史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此间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还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
提起乱世,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起三国,提起枭雄,人们便会不约而同提起曹操。其实五代十国,英雄辈出,才子云集,战争连绵不断,血腥史不绝书。每个朝代好似短篇小说,情节浓缩,跌宕起伏,加速运行,读之甚快。然人物众多,各有千秋,我将把五代十国的皇帝们分为三类,枭帝、贤帝、哀帝(亡国之君),择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概述其家世背景、性格特点、在位政要,以此探讨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何以得天下、何以失天下。
枭帝篇
1. 后梁缔造者---见风使舵朱温
朱温出生田陌,自幼学武,喜爱厮杀。青年时追随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南征北战,不惧生死,又兼天性狡诈,接连被提拔。担任同州刺史(一州之长)后,被唐军守将王重荣所困,向黄巢求救,然黄巢自顾不暇,未能施以援手,就此二人决裂,朱温投靠朝廷,转而镇压义军。
自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至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朱温联合地方军阀,不断扩张吞并,逐步控制长江、淮河以北和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成为最有势力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大军压境,进入国都长安,杀死昭宗,另立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自立为帝,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史称后梁。
称帝后,朱温虽也奖励农耕,减轻租赋,革除了一些唐朝积弊,但他残暴多疑,对功臣轻则削夺兵权,重则灭其九族;又荒淫成性,“对战争中掠来的美女无一放过,即使是自己手下大臣的妻女也要奸污,甚至连儿媳妇也得入宫侍寝”。病重时,不受朱温待见的大儿子朱友珪起兵谋反,一刀将朱温刺死。
2. 后唐缔造者---一代战神李存瑁
李存瑁乃唐末名将李克用之子,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对残酷厮杀习以为常。李克用是北方少数民族沙陀人,因镇压黄巢起义,战功赫赫,被唐僖宗赐姓李,后封晋王,实力雄厚,与大军阀朱温南北对峙。朱温欲设计杀害李克用,却被其侥幸逃走,二人因此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李克用死后,李存瑁子承父业,继任晋王。他勇力过人,武力精湛,视打仗为儿戏。他治军严明,号令如山,亲自作战时更是不顾将帅身份,首当其冲。他先后北上攻破幽州,南下击退夷狄,又于后梁末帝龙德三年(923年),击败五十万后梁大军,统一北方,即位称帝,史称后唐。
李存瑁称帝后,以为大功告成,开始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他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供其私人享乐,对三军将士之冷暖置若罔闻;他四处掠夺美女生活糜烂,其中好多是后唐将吏的妻女;他宠信伶人,听信谗言,屈杀开国工臣郭崇韬,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即位四年后被郭崇韬义侄所杀。
3. 后晋缔造者---卖国求荣石敬瑭
石敬瑭乃李克用义子、李嗣源的女婿。他自幼好武,熟读兵书,性格深沉,深受李嗣源赏识。李存瑁死后,李嗣源发动兵变,继承帝位,石敬瑭作为驸马,立刻飞黄腾达,官至宣武军节度使(颇似今日之省长)兼六军诸位副使。
李嗣源死后,其养子李从珂趁机兵变,夺取帝位。李从珂与石敬瑭素来不和,即位后,立刻软禁石。石假装称病,饿的骨瘦如柴,蒙骗了李从珂,于是放虎归山。石回归河东后,韬光养晦,穷兵黩武,并贿赂朝中侍女,对末帝一言一行了如指掌。
石敬瑭为壮大势力,与契丹人勾结,认比之小十几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许诺打败后唐后,割让燕云十六州作为答谢之礼。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和耶律德光联手,前后夹击并大败后唐大将张敬达的部队,同年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后唐将士纷纷投降。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携妻女自焚,后唐灭亡,石敬瑭即位称帝,史称后晋。
称帝后,石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之举,使得藩镇首领根本瞧不起他,依旧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将领官吏亦以此为辱,兵变造反不断;内外交困下,石敬瑭忧郁成疾,于登基第七年死去。
贤帝篇
该篇我将列举众位贤帝之政绩概要。
李嗣源,后唐明宗
1. 吏治改革,清除冗员,杀贪官
2. 废除苛敛条目
3. 严禁地方进贡,放鸟归林
4. 勒令豪强官僚兼并土地,欺凌百姓
柴荣,后周世宗
1. 求贤求谏
2. 重用人才,任人唯贤
3. 考核官员素质
4. 整顿冗余寺庙,销熔铜像以铸钱币
孟知祥,后蜀王
1. 废除苛捐杂税
2. 促进农业生产
3. 修缮水利设施
4. 整顿吏治,清官上任
5. 重视绿化,满城种芙蓉
6. 营建学馆,雕版刻印《九经》
杨行密,吴王
1. 善待百姓,分土地给流亡百姓耕种,收租很少,发展经济
2.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李昪,南唐王
1. 保境安民,不发动战争
2. 奖励农桑,赋役轻松
3. 吸收四方流民
4. 不准境内滥度僧尼
5. 大力发展手工业
6. 设太学,兴科举
7. 澄清吏治,不用外戚辅政
钱谬,吴越王
1. 修建钱塘江海堤
2. 兴修吴中水利工程
3. 发展农耕
4. 设立撩湖军,疏浚西湖
5. 生活简朴,不宴饮游乐
6. 笃信佛教,建造佛寺
王审知,闽王
1. 尊敬士人,加以重用
2. 重视教育,兴办学校
3. 发展海上贸易
4. 保境息民,不愿开战
5. 劝农桑,轻租税
6. 结好邻国,奖励通商
马殷,楚王
1. 向后梁称臣,保境安民
2. 提倡种茶,发展茶业
3. 招徕四方商贾,免收商税
哀帝篇
虽言之“哀帝”,然哀而不悯,谓其“自作孽不可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祖辈们打下的江山,在末帝们的声色犬马、奢靡荒淫中,腐烂败坏,日渐下行;又宠溺奸臣外戚,猜忌功臣,背信弃义,滥杀无辜,故不得人心,内有将士起兵反抗,外有军阀乘虚而入,内外交困,取而代之。
吴王杨行密之子杨渥,喜好游乐,排挤功臣,被大丞相徐温架空,吴国灭亡。前蜀王建之子王衍,因其母受宠继承王位,却只知吃喝玩乐,毫无才能,二世而亡。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在福州湖滨建十几里长楼阁,称之水晶宫,纵情享乐;其大弟王延钧,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二弟王延羲,则是要剖腹擅长饮酒的翰林学士周维岳,看看他的酒喝到了哪里去;国家大乱,南唐趁势起兵,闽国灭亡。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奢侈无度,赋税苛重,忠臣直言上谏被削官返乡,后被南唐软禁,楚国灭亡。南汉刘※(其名不详)之子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境内起义频发;刘晟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人心不归,江河日下;刘○(其名不详)重用宦官女官,朝政混乱,宋军趁势攻击,南汉灭亡。
五十载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十载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②!然“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③”,生于乱世,雄踞一方,在乎能征惯战;接管江山,保境安民,在乎仁义勤勉,此事古难全。又云“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④”,亡国之君贪图物质享受而不思民之冷暖、国之根本,故水能覆舟,天命所至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辈必当勤勉躬亲,戒奢从俭,饮水思源,不忘感恩,方能长久。
① 曹操,《观沧海》。
② 苏轼,《浪淘沙》。
③ 雍正朱谕。
④ 司马光,《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五代十国:乱世风雨》读后感_2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