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4500字
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纪老师把史记的精华部分都留在这本书里了,通俗易懂,时常还有些纪式幽默,但还是读了将近18个小时,
不过这时间花的值得,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受朝代的兴替,感受时代造就的英雄豪杰,酣畅淋漓,
只在这里说几个我最喜欢的人物吧
秦始皇是伟大的,也是黑暗的,人从来都不是一面,而是多面的,如果你追求的是權利,那麼當絕對的權力交給你,就會導致絕對的殺戮,你追求的是財富,那麼絕對的財富交給你,那麼你就會迷失,陷入紙醉金迷中不可自已,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目標,注定了一生的方向。
就在始皇帝焚书坑儒过后不到三年,便有人揭竿而起,向秦王朝挑战,挑战者并非儒生,而是不读书的刘邦、项羽,这历史,结结实实地幽了秦始皇一默啊!
千年以後,讀到此刻,仍被這位草莽英雄和虞姬的綿綿情意而感動,更為他的豪氣,義氣,擔當而感動,他是位英雄,但不是一位好的政治家,他對於秦國的國仇家恨,導致了他火燒阿房宮的暴行,因為婦人之仁,他失去了兩次殺劉邦的機會,過於的剛愎自用,讓他一意孤行,最後一敗塗地,縱然如此,他仍然在歷史上獨佔一角,巨鹿之戰裡破釜沈舟的大英雄!
“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所显示的项羽的非凡勇气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世代的人们所颂扬。
一個 人總是有多面性的,呂後的殘忍歷史永遠銘記,但她的曾經的隱忍,勤儉,賢慧,她確實為劉邦付出了太多,以及對朝政的把持,並無過錯,誰不曾是二八年華的妙齡少女,善良溫柔,但這個世界上,彷彿女人總是和女人過不去,也許如果戚夫人可以別那麼過分,一切就不會這個樣子,但是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家灯火。
誰能想到,春秋首霸齊桓公死後居然如此淒慘,自古帝王之家無親情,父親屍骨未下葬,兒子們為了王位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就算是任用了逆臣,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兒子不爭氣。
结果,尸体在床上竟停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蛆,蛆虫甚至爬出了门外。直到姜无诡登位,才装尸入棺,发出报丧的讣告,举行追悼仪式。
忍其所不能忍,不飛則矣,一飛沖天,感覺自己很汗顏,最近戾氣好重,總覺得工作太不順心了,但是又沒辦法離開,糾結,猶豫,抱怨,其實一切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事情很簡單的,要麼忍,要麼滾,明白自己為何忍,怎麼忍,如何積蓄力量,如何在這空白的時間裡充實自己!好好思考。
从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勾践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用了长达二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国君到奴仆,又从奴仆到国君,“苦身焦思,终灭强吴”的人生传奇。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能够同生共死共荣辱是胆识,
能够激流勇退是超脱,
能够富好其德是品质,
能乘风破浪也能山村田园,
有勇有谋更有超凡脱俗的心态,
被范蠡圈粉了️
范蠡在这里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济贫救困,被大史学家司马迁称为“富好行其德”。他生前对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死后,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陶山一带至今留有不少与范蠡有关的古迹与传说,两千四百多年来,风吹日晒,更朝换代,这些古迹不知遭到多少次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当地人却屡毁屡修,使之延续存世,流传至今。
反秦第一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今读来还热血沸腾,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虽有大志,可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实现当日共富贵的诺言,更任用小人,赏罚不分,初心虽好,却越走越远。
论其胆识、志向,楚汉群雄恐怕能及者鲜有其人,尽管起兵六个月即失败被杀,身死国没,但仍不失为一代人杰!
汉初三杰之萧何,
慧眼识韩信,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安抚百姓,项羽火烧阿房宫之前抢出了大部分的古籍,后勤保障工作做的靠谱,
一生俭朴,为国为民,谨慎小心,
临终前推荐曹参为相,不计二人之嫌隙,可见格局之大,以国家为重,而两人的心心相通却也是一段佳话,真君子也。
所以他死后,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敬仰和长久的怀念。
如果知道張良喜黃老之說,那麼最後的功成身退也就不足為奇了,到底是因病而杜門不出,還是明哲保身聽從老子之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等其實都好,張良是個傳奇,身為韓國公族宰相之後,為報仇不惜萬金,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輔助劉邦,穩定漢室,被封萬戶而謝絕,知知足者常樂,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這個道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子房又怎麼能不懂呢,張良和范蠡最後的功成身退,不為名利,歸隱之路倒是很像。
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商鞅彷彿生下來就是為了變法而生!其實他為什麼恨魏國呢,我覺得並不,因為魏國國君並不是他想找的人,當看大秦帝國商鞅和秦孝公兩個大男人彼此握著雙手,喜極而泣相擁的時候,我也感動的落了淚,那眼淚裡有兩個人無數的委屈,壓力,信任和隱忍,
公為青山,我為松柏,
同心同德,永為知音,
我想商鞅不會後悔,他這一生,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得到了一位可以交託性命的知音,看到自己治理的國家,日益昌盛,死而何憾!
士為知己者死,他死得其所,就算贏駟車裂了他,他也無法不去承認變法的偉大,商鞅處罰太子的時候,怎麼可能想不到他以後會當皇帝,他那麼聰明,只是,有些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他生來就帶著使命,他注定為了變法貢獻自己的一生,也得而留名青史,法家第一人,變法第一人,商鞅。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以他的变法,开了秦扫六合的先声。
好文能武,忍辱负重,一朝雪耻,最后却走了父亲的老路,他虽倒行逆施,但是,17年的仇恨,他等了太久,伍子胥过昭关,七夜白了头,鞭尸楚平王,挖双目置于吴东门,烈丈夫!能屈能伸,能文能武,一代英雄,终被奸臣陷害致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你优秀,有人妒忌,你正直,有人猜忌,你木秀于林,他日风必催之,但也请一如既往的优秀,坚持,不然这历史上,会少了多少可圈可点的英雄!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伍子胥遭际的不乏其人,但伍子胥却只有一个。鞭尸、****祖国、挖去自己的双目,这既是猛壮士伍子胥的光荣,也是偏执狂伍子胥的耻辱;既是几万里华夏国土上的一曲浩歌,也是五千年被侮辱被损害的中国人的悲哀。
伍子胥,是英雄,更是悲剧!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大大小小七十几次战役,却至死连个大将军都没被封过,这难道真的是命么,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也许真的就是少了一点点运气而已,为将,他廉洁,爱兵,身先士卒,多次死里逃生令匈奴闻风丧胆,被称为飞将军,
我想,不以成败论英雄,纵使两千年过去了,飞将军的故事仍被所有人熟知,他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不凋落,他在诗人的诗词里万年长青!
“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他的蹄音敲响大戈壁的寂寂”——这是诗人余光中为飞将军李广写下的开场白,不需铺垫渲染,那跃马扬鞭,剑羽轻摇,人未到箭先到的将军形象,赫然眼前。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闻鼙鼓而思良将,后人无不称道飞将军李广。
霍去病,高冷范,人狠话不多,就杀就对了,从小就锦衣玉食,所以也别指望他能体恤士兵了,年仅24岁就去世了,封狼居胥成语出自他
卫青,大暖男,因为从小寄人篱下被人奴役,后因姐姐卫子夫得势而被重用,更能爱护士兵,七战七捷,位极人臣,品格高贵,正直,跟霍去病合称为帝国双璧,
李广,时运不济,当看到霍去病和卫青闪耀光芒的时候,默默心疼李广一百点,他勇敢,果断,爱兵如子,缺粮的时候自己宁可后吃饭,也让士兵先吃饱,赏赐的礼物一份不取都留给士兵,多次死里逃生,让儿子孤身犯险以激励士兵,被称为飞将军,令匈奴闻风丧胆,一生70多次战役,却终究未得封赏,最后一次战役的迷路,更是送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儿子李敢因报仇心切伤了卫青,也被霍去病射杀,
霍去病和卫青的闪耀,无可厚非,但,我更偏爱飞将军,莫以成败论英雄,三位英雄都会流芳百世,后代子孙都将铭记那个属于他们金戈铁马的光辉岁月。
因此,他的一生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年,但就像他那句千载之后仍熠熠生辉的名句一样,让后人永志不忘。
两千年的沧桑已过,但卫青、霍去病戎马一生、传奇一生的不朽业绩,告诉我们,谦和仁让,热爱国家,才能千秋不朽,万代敬仰!
淳于髡
出身低微,其貌不扬,上门女婿,却能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两代中占据一番地位,论会说话的重要性,所以,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会说话就代表情商高,既能给君王好的建议又不伤其面子,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出自他和齐威王。
”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罢彻夜之欢,除****之风,令淳于髡做纪委的头头,监督酒宴之事。每宗室置酒,髡必在一边监督。
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美名传扬于世,永载于史了。
优旃
大家喜欢看喜剧,通常都是因为上面的人比我们惨,优旃就是这样一个供人取笑观赏的戏子,身材矮小,却有一颗无比仁慈善良的心,地位低微,却也能人微言不轻,在秦始皇那样一个劳民伤财纵欲不闻天下苦的时代,这样一个小人物,总能带给人间一份温暖。
纵观现在的明星,光彩夺目,但如果只是一心敛财,那终究会失去大家的喜爱,如果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去做一些慈善,去传播一些中国文化,那不就是最好的善么。
稍停,他又做沉思的样子,说,“不过,城墙油漆了可不能曝晒,还得建一间那么大的房屋来遮盖城墙,让它阴干,这个,要办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优旃一席话说得二世哈哈大笑,因其缘故而作罢了。
不知道为何字体突然变大起来,也罢,不纠结这些小事情了,还是希望自己能多读一些传统文化,毕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无论是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还是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都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相信未来中国文化必将风靡全世界,我们的儒释道,我们的心学,论语,道德经,还有我们无数的民族英雄!英雄不死,他们在历史中长青,在诗歌中永存,以点亮千年,万年以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_4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