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读后感900字
没有什么华丽漂亮的词句,借助质朴平实的语言,作者的情感喷涌而出。
初看时就觉得这本书与想象中的不大相同,可细细想想,又觉得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觉得不相同,是惊讶本书的语言看起来那么普通平常,而内容不过是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再次描述,这难免与想象中的语言典雅,思考深刻,反思时代大相径庭;
但想了想,觉得本书就该是这个样子:
首先,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淘铸和曾志的千金,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二老的生平,了解二老在文革中的作为和表现,了解作者一家对文革的看法,看到他们一家的思考和努力。而我看到了。我的的确确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许多二老一生如何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我读到了许多现代社会不敢想象的温暖动人的故事。我也从此书读出了二老灵魂的伟大与不凡……我读到了想知道的内容,我为陶铸曾志的高尚人格折服,为烽火年代峥嵘岁月动荡十年中共产党人的坚持与努力感动。
其次,既然是二老的子孙儿女,出书缅怀二老,内容自然会以叙事为主。作为英雄后代,他们远比我们了解长辈们,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先辈曾经的光辉历史。我也想不出来,除了叙事,这本书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三,关于语言:看完一整本书,发现自己完全被书中内容打动,为二老悲而悲,为时代喜而喜。语言简单反倒成了优点,让这本书那样真实动人。并且,朴实的语言更让我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是如此强烈,简直可以说是喷涌而出。再仔细想想,如果不是这样真切真挚的语言,那是什么样呢?难道是借华丽却空洞无语的词藻虚假地煽情吗?
所以又觉得,这书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其实,不靠华丽的语言,也不需要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不需要什么严密的逻辑,看似简简单单,以情动人的作品,也可以十分优秀。比如《小王子》,感动了全世界。也比如这本书,感动了一代人。
说到一代人,就不得不说,个人觉得,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是远高于它的文学价值的。书中字里行间都带上世纪革命年代浓浓的气息,而书中首篇文章《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更是在1978年这样特殊的时期发表出来,不知让多少还在阴霾中的个人和家庭为之一振。从这个角度来看,陶斯亮更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勇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