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读后感600字
愉阅且请开怀,毋问语出何典
“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
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何典》,清代张南生用吴方言写的一部借鬼说事的讽刺小说,算得上一部“奇书”。其藐视三界的魄力,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又是对通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小说开篇词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 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读到这几句话时,大彻大悟,于是力主文风口语化,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
综观《何典》全书,无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乱说鬼,却又无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说人情世故。对这部文学史上罕见的生活化、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对它的文化意义,鲁迅、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林语堂都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甚至连毛泽东,延安时期给远在莫斯科的儿子毛岸英荐读的书单里,《何典》赫然在列。
书中第六回,《假烧香赔钱养汉 左嫁人坐产招夫》,雌鬼在老公活鬼去世后,忍不住寂寞,借到庙里烧香与怕屄和尚云雨巫山之后,为长久快活,事后招夫刘打鬼,岂料被赔刘败光家产,气胀而亡。一幅人世百态,“一味臭喷蛆”,令人哑然失笑,印象深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何典》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