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1: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2:有关生命的起源,我的叙述只能是纯理论的。事实上当时并无人在场。3:我们是生存机器,但这里“我们”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地球上生存机器的总数很难计算,甚至物种的总数也不得而知。4:习惯于赢的个体就越是会赢,习惯于输的个体就越是要输。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即使开始时个体的胜利或失败完全是偶然的,它们会自动归类形成等级。这种情况附带产生了一个效果:群体中激烈的搏斗逐渐减少。5:在许多情况下,雌性动物因雄性动物不拥有一块领地而拒绝同其交配。有时,雌性动物由于其配偶被击败,领地被占领,而很快就委身于胜利者,这些情况的确时常会发生。甚至在明显是忠诚的单配留物种中,雌性动物许配的可能是雄性动物的领地,而不是雄性动物本身6:个体的最好赌注是,暂时自我克制,期望更好的时机来临。7: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个配偶都设法利用对方,试图迫使对方多投资一些8:时间是一个经济学商品:在生活某一方面花费了多的时间,能花在另一方面的时间就少了9:信仰不能移山(尽管很多代的孩子都被严肃地告知了相反的事实并且相信了它们)。但是信仰却能导致人们作出那样危险的愚行,因此在我看来信仰可以被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它能让人们如此地坚信一个事物,甚至可能极端到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论证就能为其展开杀戮或者牺牲。10:自然选择有两种单位,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争议。基因是复制因子的单位,而生物体则是载体的单位。它们同等重要,任何一方都不可低估。11:我将要论证,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12:我们常常会发现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好人的数目注定要减少,善良在达尔文主义里终将灭亡。13: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等物质表现为生物的性状和行为的偏好,而这些性状和行为偏好如果是适应环境的,就会被留存,反之则无法流传下去。这是对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学说的一种解释。
越是观察相对低等的动物,就越能明显的发现其行为是完全被已经存在的程序控制着的。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逃跑,什么时候求偶,什么时候交配…这一切都有一个时间表,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会群体性地发生着该发生的事情,个体的目的可能就是传宗接代,让基因流传下去。除此之外,其目的还能是什么呢?鳄鱼是没有味觉的,它吃起肉来是因为饿还是因为吃肉使他快乐?交配中的动物是很难保证安全的,所以很多生物为了能在凶险的丛林中生存,会尽量减短交配的时间,那么生物交配是因为基因需要还是因为交配使他们快乐呢?这些特点在越是低等的生物中表现越明显。
所以相对高等的生物发展出了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快乐等务虚的东西。虎狼狮子吃起肉来会挑肥拣瘦,猴子猩猩等会寻欢作乐,而人类则有更多脱离兽性和本能的行为。
如果只有兽性,生命将会是多么单调?
虽然没太看懂这本书,但还是勉强看完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