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灿烂千阳」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灿烂千阳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灿烂千阳》被称为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胡塞尼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制度于新时代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灿烂千阳」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灿烂千阳》刻画了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一位是玛丽雅母,她是私生女,与母亲从小生活在小乡村,没有受到过教育,在经历过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冷漠与抛弃后嫁给一个大自己二十多岁的男人。另一位是莱拉,她有着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所以她得以学习,成为知识分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是这样一位知识女性也并没有过上美好的生活。阿富汗的战乱,使这两位看似有天壤之别的人相逢,命运纠缠在一起。因为莱拉嫁给了玛丽雅母的丈夫,这个男人长她四十多岁。从开始玛丽雅母与莱拉的相互不信任,到后来的二人相依为命。他们的丈夫性情暴戾,总是对她们施暴。莱拉与玛丽雅母不同,玛丽雅母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丈夫,这样的生活,对现有的一切逆来顺受。而莱拉却总是尝试着反抗。莱拉带着玛丽雅母逃跑,我多么希望她们能够成功逃脱,结束她们前半生梦魇一样的生活,然而没有。玛丽雅母打向她丈夫的那一锹是她的第一次反抗,为了救莱拉。也是她最后一次反抗,因为在这次反抗中,她的丈夫死去了。我突然想到之前读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章写的是她采访那些被家暴的女性,她们往往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日复一日的忍受着丈夫的虐待,然而当她们有一天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时候,这一次的反抗往往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她们的反抗往往会导致丈夫毙命。那是隐忍了许久的身心,在遇到忍无可忍时的一触即发,不顾后果。故事的后来,玛丽雅母承担下了杀死丈夫的全部责任,被处以死刑。她为了让莱拉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于她自己而言,她已经觉得满足了,她原以为自己一生都会是过着那样暗无天日、没有希望的生活,是莱拉让她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也是莱拉和莱拉的孩子让她感受到了爱,情感这些美好的感受。再后来,莱拉和相爱的青梅竹马得以团聚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战后莱拉选择了回到阿富汗,振兴祖国。

胡塞尼以《追风筝的人》成名,第二部《灿烂千阳》,与《追风筝的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胡塞尼的故事永远那么扣人心弦。读着的时候、读完以后也能让人久久回想,沉浸在故事中。

「灿烂千阳」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英文版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will tear at your heart. 这句话正是我读这本书时真实的心情写照。玛丽雅姆,这个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的女人。以哈拉米的身份出生,妈妈自杀后被嫁给了鞋匠哈拉德,被自己的丈夫殴打,数次流产,被迫杀死丈夫,因此被阿富汗政府以真主的名义枪杀。她的一生都在忍受,忍受着肉体的和心理的痛苦。她坐牢后,那些监狱中的妇女都把她当成神一样的存在,原因是她敢于反抗。想一想,有多少阿富汗女人的一生都在被殴打,一生都不会反抗,直到死去。再想一想,家暴只存在在那里吗?不!我记得柴静在《看见》中提到,一个监狱中大部分女囚的罪名是杀夫,杀夫原因是家暴,因为再也无法忍受。可是我们这些人除了为她们流几滴泪,还能做些什么呢?莱拉,拥有一对恩爱的父母,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一群天真烂漫的朋友。可这些幸福随着哥哥们投身圣战被杀死、恋人为逃避战争远离故土、父母朋友被飞弹击中身亡化为乌有,怀有身孕的她被迫嫁给了玛丽雅姆的丈夫,两个女人就这样相遇,至此,她们的命运也被绑在了一起。她们因同样的遭遇(被丈夫殴打),因莱拉的孩子(母爱),由最初的敌视,慢慢地开始互诉心声,相依为命。在丈夫死后,莱拉和自己幼时的恋人结婚,带着两个孩子,逃出战争纷扰的阿富汗,开始自己向往的生活。可是,战争结束后,她却毅然带着全家返回故土,那个给她带来无尽痛苦的阿富汗。我看到有书评说,如果他是莱拉,绝对不会回去。可是我想说,我们不是莱拉,我们没有体会过战争带来的痛楚,我们没有体会过远离故土的痛苦,我们又怎能对她的心情有切身的体会。就像以色列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在几千年前先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一样,这是一种信念,这是一种对自己信仰的坚持。在这些面前,莱拉所受的痛苦好像都不值一提了,重要的是,她可以通过教育,为重建家园献出自己的力量。书的结尾,莱拉怀孕了。我想,新生,为阿富汗带来了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灿烂千阳」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