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理医生在吗》读后感_1100字

《心理医生在吗》读后感1100字

一个女孩对成人世界的窥探,能细致到什么程度?这部小说让我觉得那个小女孩的眼睛就像黑暗中窥探秘密一般恐怖和吃惊!

我们都经历过6岁、11岁、18岁,以后也会经历30岁、40岁,但是我们任何一个时刻去那样的深刻的思考过自身和身边人的关系。所以严歌苓描绘的这个虚构或者真实射影的女孩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写的,而且去掉了心理医生问话的部分,有可以猜测的残缺,但不是缺憾。“我”是需要寻求帮助的病人,故事在凌乱的叙述中穿插,既体现了人物本身的混乱和困惑,也给故事设置了一定的谜团和障碍。相对于她的其他小说而言读起来很乱,必须整个读完后,然后合上书静静的思考、捋顺故事脉络和表达的东西。

故事中三个父辈般的男人,父亲、贺叔叔还有舒茨,都是比她大20多岁的人,她的恋父情节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就像同性恋被称为变态一样。

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一直强调用英语能够蹩脚但是更加真实的表达自己,我觉得折射了那个时代汉语的缄默,而这缄默从她小时候目睹父亲和贺叔叔之间的关系就让她明白汉语的叵测和迂回。父亲从不表达的父爱,或许本身就残缺。贺叔叔爱而不说的躲藏,以及对后边舒茨的爱的不安。直白的东西有时候不管是伤害还是爱都让人不敢接受。也许就是文革留在那一代人身上的烙印。就像文尾她说的“近45年中国大陆人的性格是相对于二十世纪心理学、行为学而言,是个例外。”

心理学在那个年代是个秘密!那个年代人对人的迫害是脱缰的,他们拒绝思考,也不允许被人思考。严歌苓笔下的小女孩像个怪胎,她细致的观察和体味大人每个动作、词语背后的含义、心理和情绪,极其敏感又极其冷漠。11岁在火车上被贺叔叔侵犯即便那样的侵犯没有越线,但是还是对敏感的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到45岁还不能让其成为过去。母亲已经发现了她被侵犯后的突变,但是并没有深入的过问。她那时沉浸在自己对爸爸第三者的臆想中。大人总有自己的事要忙,孩子的世界和心理显得那么无关紧要。

“我”对贺叔叔的感情很复杂,并不是纯粹的爱,因爱生恨亦或因恨生爱。而“恨”也许是11岁那晚火车上的不能释怀,也许是目睹多年来贺叔叔对父亲的压榨。这种爱本身是一种“诱引”,她一直想让贺叔叔跨过那条线,毁了她,也毁了他,但贺叔叔始终拒绝了。因为贺叔叔她看到了人都是有缺陷的,这样的认识让她原谅了父亲的懦弱和母亲的多疑及霸道。

这部小说作者表达了太多,成人对孩子的忽视、成人对孩子的猥亵、跨越年纪的畸形爱恋,但总觉得是一种人性的缺失,小女孩的敏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是时代造就了这一切,还是本性就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理医生在吗》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