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读后感700字
四十年前,1978年的12月,发生了两件影响中国继而深刻影响世界的大事,即中美建交与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举世都听到了古老中国大门隆隆打开的声音。
中美建交非常不容易。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到正式建交,历时就长达七年之久,美国换了三任总统,过程不可谓不曲折,不可谓不漫长,其中的症结是台湾问题。
中美建交的最终实现,与两个人——邓小平和卡特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邓小平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万斯说邓小平具有把十分复杂的问题归纳成精辟思想这样一种杰出的简化本领,只用六个中文字“断交、废约、撤军”,就高度概括了中方提出的关系正常化的三个条件。但没有很好解决售武问题,为中美长期冲突埋下了暗桩。
卡特有获得成就、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在其任内,不仅解决了巴拿马运河问题,还成功地使埃及和以色列这两个有宿仇的国家首脑达成了和平协议。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进,也与其成功欲似乎有很大关系。
对老布什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担任过第二任美国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随后又担任美国情报局局长。他在驻华期间表现不俗,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
当然,1978年中美得以建交,最关键的,还是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而中苏又交恶,于是有了共同敌人和共同利益。
大国捭阖,关键是利益,而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呢?只是,国际关系,弥补容易,人际关系似乎难很多。想起了隋代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在其《文中子·礼乐》中的那段名言: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所以,找合作伙伴也好,交朋友也好,都要坚持一点:与高尚者为伍,与有德者同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