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乌鸦》读后感900字
最初这本书、这位作者是传染科的老师给我们介绍的,对于医学生来说,这类题材的作品对提高人文素养、加深传染病防治的认识都有积极作用。面对疫情时群众、地方官员和医生不同的心理活动让人身临其境般体会到1910年哈尔滨鼠疫流行时的场景,这首先得益于作者高度严谨求实的态度,查阅所有相关资料、翻遍同时期全部《远东报》,只为了把历史真相还原给读者;其次,作者对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出场都有单独的详尽的描写,又用不经意间的笔触将人物关系串联起来,真实而自然。
1.不同于洪涝、地震类的自然灾害,烈性传染病疫情下的窒息感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更大,所以随着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被鼠疫夺去了生命,傅家甸的人经历了从围观,到警觉,到了解真相后的惊慌失措,到失去太多后不再患得患失的漠然,再到释然之后开始选择纵情享乐等等一系列内心变化,从一个局外人、一个回观者的角度看来很难有同理心但的确引发对人性的深思。最终,随着集体焚尸冲天的火光,幸存者内心所有的压抑和扭曲畸形也随之堙灭,只留下对逝者的哀思在开春的暖风里隐隐作痛。
2.在天灾面前,很多道德伦理原则底线三纲五常社会责任感都会式微,所以我们不能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在做天在看”等常识来解释很多现象,喜岁的死,王春申被吴二家的讹,谢尼科娃和娜塔莎的死,陈雪卿的自尽,都让人扼腕叹息,但是作者并没有将人性之恶写绝,秦八碗为母殉葬、傅百川主动担当慷慨解囊、王春申运送尸体毫无怨言、周家人为疑似病人送饭、于晴秀经历家庭变故后的乐观态度等正能量的描写还是占主流,所以即使翟役生期盼所有人都死的扭曲心理令人发指,也能在他宫里所受的非人待遇中得到合理解释。
3.从伍连德一系列强有效的防疫措施,以及一度想放弃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传染病防治的三大关键要素有效与否在于群众的依从性,体现到日常的临床工作就是对患者的教育和对社会医学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从本质上认清疾病诱因。
4.这部小说的一个亮点在于很难找到绝对的主人公,而是从多个视角对整个事件展开描述,让多人物的心理变化更加直观,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推进大众对疫情的认识。
(一篇拖了一年的书评,个人薄见,欢迎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雪乌鸦》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