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魔法:从童话城堡到娱乐王国的经营之道》读后感1300字
伟大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迪士尼公司用“梦想、信念、勇气、行动”来描述自己的理念。
草草浏览后,发现迪士尼的很多做法和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一样,强调精细化管理,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强调团队合作等等。但当这些理念披上了迪士尼独有的童话色彩,便变得更加有趣而可信。
作为一家游乐场,迪士尼的员工离职率远低于同业水平。迪士尼强调一线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们发现,每当一个组织收到一个顾客的意见,就意味着还有26个不满意的顾客选择了不说。每27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将这次经历告诉8~16个人,并有10%的人会告诉超过20个潜在的客户。如果你算一下,你会发现有3个抱怨的客户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个潜在客户会知道这次糟糕的服务。当处理客户问题的时候,把客户得罪了,公司就倒大霉了。这个逻辑不就是今天热门的口碑营销吗?
由于一线员工的重要性,那么对于这些人的培训就非常重要,有些公司将新员工一股脑投放到一线去,让这些人“野蛮生长”,这其实是一种对于公司的极大不负责任,对于员工的培训,是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事情。一些老总总是抱怨,刚刚培训完,员工就跳槽,事实上,离职最大的原因往往是不能获得成长而非恰恰相反。
离职率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更容易形成组织层次之间的信任,更容易提倡合作与奉献,可以有效降低组织运行的成本。过高的考核压力,很容易导致效率的下降,引发不作为。
作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永安国际的董事长吉姆·特雷在一次公开讨论时突然意识到,他要告诉在场的100多人,员工比客户更为重要,但他们中一半都不是我们的客户。于是急中生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者说,2001年,这一哲学思维第一次被公开讨论。我以为,这最多可以算做“以人为本”思想第一次在企业管理领域提出。无论东西方,以人为本都不是新鲜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古希腊时期也有“人是万物的尺度”之类的概念。当然,管子的以人为本是民本思想,古希腊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主观对于世界的意义,至于近代强调“以人为本”则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而言的,到了今天我们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以人为本”,细细的想一想这一历史源流,颇有趣味。
作者在文中抨击了传统的绩效考核,认为绩效考核破坏团结,影响工作表现。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作者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确保每个员工都要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未来展望,要让他们把这些与个人的责任联系起来。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
作者在书中强烈推荐了情节串联技术,我倒不觉得有那么神奇,关键是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作者提到的客户保留率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这个角度考虑如何提升服务,可以越过很多思维上的障碍。
成功的管理其实也是一门生意,比如华为引进IBM的管理理念,投入上亿资金;国内某五百强企业,希望强生公司对企业安全流程进行改造,合同额超过8位数。我预感,国内的顶级企业,距离管理模式输出已经并不遥远。这种模式输出的好处,简直大到很难想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迪士尼魔法:从童话城堡到娱乐王国的经营之道》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