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读后感_2100字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读后感2100字

  • 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步骤:

一、选题

1.名作重读类 2.新作时评类 3.跨学科研究

4.文学现象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文学浪潮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条纲领性的主线)

5.作家论(对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或就创作的某个侧面展开研究)

原则:

①从兴趣出发 ②选择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二、收集资料

三、写作论文

1.复述是评论的起点。复述是对作品内容的介绍,要抓住要点,传达出作品的神韵,要领悟到作品的意蕴精华,评论者对原作的阅读情感和认识可融入复述之中。复述可以是集中复述也可以边评边述,复述是对原作的选取性介绍,要和自己的论述有机结合起来。复述可以转述也可以适当引用作品原文,引用原文要有眼光,选取作品精华部分。

2.容复述与评论于一体,既揭示作品的内涵,又体现批评家个性。叙述的目的不在于显示优美的章节:不管一部作品的章节好到如何程度,它总是在对整体的关系上看来才是好的。因此,叙述内容时必须抱有这样一个目的——仔细探究整部作品的概念,以便显示此概念是被诗人多么忠实地实现出来。别林斯基指出复述的难度在于要处理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自己的叙述与保持作品原貌的矛盾,自己的概括与摘引原文的矛盾等等。

3.采用分析的方法,借助一定的理论观点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深入解剖,指出其艺术构成要素,揭示出作品优劣之处在哪些方面,它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作品之间是什么关系,反映了什么样的创作倾向等等。分析要求有明确的观点,要围绕论点展开分析,结论与分析论证要相符合。分析论证还应注意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与对部分的分析之间的关系。由于篇幅限制,一篇文章往往只能详细分析某个方面,但在分析时应注意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观点不可过于偏激和片面。复述、描述、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在具体的评论写作中,往往是三者的综合运用,应根据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

四、修改论文

1.用“冷处理”的方式,在写好后放上一段时间再重新拿起来,对文稿进行认真的阅读、推敲。由于热情已冷静,往往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请别人对自己的稿子提意见以便找其不足,或将稿子放在一边,继续就相关的问题进一步读书,提升自己的看法后再回头修稿。

2.修稿子有内容上的修改也有语言、结构、布局谋篇方面的修改。应在总体上看全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对文字进行润色,具体可进行“增、删、调、换”的修改。语言上需严格要求。

阅读是文学评论的基础:

(一)认真地阅读作品,让自己的感觉说话。阅读的粗略导致评论的粗浅。尽力抛开已有观念的束缚,胡塞尔认为现象比本质更为重要,阅读时应对已有的理论和已有的经验加上括弧。

(二)在阅读时尽可能既不心存敬意,也不有意贬低,要“无私于轻重,不憎于博爱”,做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尽可能排除一些非文学因素的影响,如评论者和对象的私人关系,写作者的个人地位,偏狭的个人趣味等,在评论时减少失误。

(三)以宁静的心情来阅读作品,尽可能地排除外界干扰,保持自己阅读时思维的敏锐,减少情绪对作品阅读的干扰。

(四)积极调动自己的想象,好的文学评论总是有着鲜明的个性。

(五)对作品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艺术上粗浅的作品往往失去最初的艺术魅力,会被评论者过滤掉。

(六)适度“误读”。一部作品没有固定的解释,“误读”作品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是从作品出发,言之成理的“误读”就是有价值的。一部经典的作品正因为千万读者的“误读”才成为经典。


评论角度参考:P904

【社会学】XX是……(如乡村雇农)的写照。

【心理学】XX是轻度精神病患者的肖像。

分裂人格患者,病态的表现或特征。(XXX的行为是一种病态的反应,即否认机转和幻想机转。)

【性格】XX性格是……(如专制主义)的产物。(专制主义)是XX性格产生的政治基础。

【哲学】XXX性格是异化的典型。XX性格是人性异化的典型,它为异化理论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也可用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哲学根源。(XXX作品)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异化图,包含着丰富的异化内容。

【思想史】XXX性格是(孔子/孟子/庄子……)哲学的寄植者,表现出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征。

【近代史】XXX性格是……(如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反应社会精神特征,侧面反应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反应革命的(局限性/失败教训/经验……),为研究革命史提供活生生的感性材料。


〔以系统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本质意义〕

自然质是对人物性格自身固有的基本性质的规定;功能质是性格在不用时空条件下的典型意义的历史规定;系统质是对人物性格在社会大系统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性的综合规定。它们共同组成对评价主体性格的系统认识。

对某些作品中复杂人物的典型性格,很难用线性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来处理,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判断说清楚,而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它作出大规模的综合。

有一些争论意见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都可以在人物性格的认识系统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但它们都只是一面之理。如果各执一端,针锋相对,是不能全面认识其典型的本质的。只有把它们综合为一个认识系统,才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读后感_2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