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读后感_3000字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读后感3000字

◆ 第1章 序言1 一朵尘世白莲


>> 高士大德


>> 云一朵,霞一朵,云霞蒸蔚;风一程,雨一程,风雨兼程。


佛法就在我们的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中。

在一切处,在一切时。不需要出离世间去寻佛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 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间佛教”一直都在提倡;但如何使佛教与世间接轨,如何使两者的关系亲密无间,这需要一定的方法。


>> 慧根宿植,事佛以诚,勤奋好学,弘宗演教,尤长‘唯识’。


>> 一位禅师住在茅屋中修行。一晚,他在林中散步,月光皎洁如水。当他回到小屋时,见一小偷在房中偷盗却一无所获。禅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等候在门口,当他出来时,说:“对不起,你跑很远的路来看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请披上这件衣服走吧。”小偷先是愕然,继而拿着衣服低着头跑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说:“可怜的人哪,我多想送他一轮明月!”翌晨,禅师打开门,见门口放着他的那件衣服,叠得方方整整。他欣慰地说:“我终于送出了一轮明月!”这里的明月是指人的清净本体,也即佛性。


◆ 第2章 序言2 慈悲


>>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扰,都是源于内心的不慈悲。慈悲的人拥有“心含太虚”的宽广胸怀,他们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世间百态、人情事故,无所不容,因而少有烦恼与痛苦。

慈悲是炎热夏日里的叮咚山泉,给人以清凉,透彻心扉;慈悲是寒冷冬天里的篝火,带给人融融的暖意。

慈悲似水,柔软无形:落入杯中,则呈杯状;流入河中,则呈河状;放之大海,则成就大海之宽广与博大。

慈悲是对一切事物的欣赏与喜悦。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都是美,春去秋来、阴晴圆缺皆欢喜。

慈悲的人,安住当下,于万事万物不抵触、不抗拒,有的只是一份自在和谐;没有人我、是非、对错之分别,有的是一份“看尽世间百态,心中了无挂碍”的清净平等。

慈悲的人,如春暖花开般让人赏心悦目,随时随地散发着从容与淡定。与其相处,就如置身于“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美妙境界。

慈悲的人,内心通明透亮,纤尘不染。放下的是忧愁与烦恼,盛满的是喜乐与悲悯。纵使历经沧桑、容颜老去,也依然有着纯真的笑容与柔和之美。

慈悲的人,魅力无限,所到之处都会生起一片祥和与安宁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想要靠近。

慈悲的人,没有敌人,他的世界永远都是那么美好!

拥有了慈悲,就远离了烦恼污浊、轮回小我,收获的将是无上菩提、寂静涅。

在我们的圆满自性中,每个人都有慈悲之性。“时时存好念,事事存善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并不断身体力行地利益他人,那我们就融合在慈悲里了。

或者,慈悲还可以更简单,“一念心清净”即是慈悲。

贤宗法师

2012年岁末


◆ 第4章 收获幸福的方法


>>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


>> 什么叫做修行呢?把错误的东西,不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从自己的身心中去转化和调节,关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修正自己因为六根对外界的接触而生起的烦恼。如果你肆意地让它跟随感觉乱行,那么问题即会随之而来。所以,朋友之间的矛盾、工作之间的问题、客户之间的不和谐,都是由于我们的六根不净而产生的。


>> 受是什么?受是感受。对受的认识有这几种,喜受、舍受和苦受。喜受也叫做乐受,乐受就是快乐,苦受就是痛苦,舍受就是舍得,舍得包含了放下。事实上,舍就在不苦不乐之间,没有苦,也没有乐,这个很简单很干净的状态就是舍。


◆ 第5章 八风不动,一屁过江


>> 有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觉得自己的修为很了得,于是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自己仰望着伟大的佛陀,看到智慧的毫光普照大千世界。苏东坡认为自己也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能够如如不动地坐在莲花之中。遂派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看。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气急败坏地跑过江向禅师问罪,禅师就说:“你还说八风吹不动,我只批了两个字就把你打过江了。”这就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这句话的由来。

如果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去面对?人家说你讲话像放屁,人家说你长得像狗屎,你会不会受到这些言语的左右?我们为什么总是活在别人的赞叹和诋毁之中?


>> 有个医学家跟我讲,人的身上每天都有两千多个癌细胞产生。当我们身上正面的细胞很多的时候,这两千多个癌细胞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当我们每天焦虑、着急、恐惧、不安时,身上的细胞就会充满毒素,跟这两千多个癌细胞组合,然后繁殖,久而久之肿瘤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上出现了。


◆ 第8章 重新开始生命的旅途


>>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一生中要有一到两次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布施出去,等于让自己完全死掉,再重新开始,人生才会很有意义。


◆ 第9章 打开你的“心结”


>> 慧能大师讲过,“即心即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那世界就是清净的了。


◆ 第11章 空的境界


>> 在佛教里,“空”的意义就是“如来性”,就是“清净本性”,就是让我们得到大自在的前提。


>>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它是《中论》里的一个著名的偈子。这句话说的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集而组合成的,本性即是空。“亦是中道义”,就是说我们要选择“中道”去认识事物。

什么是“中道”呢?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 第14章 每天都要觉察禅


>>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 第15章 人生当中的取舍由自己决定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第16章 大多数金鱼是撑死的


>> 我们的人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但如果想开了,也很简单,无非就这几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东西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么呢?夏天遮丑,冬天保暖而已。你们知道金鱼是怎么死掉的吗?大多数金鱼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一条金鱼两个月不喂食都不会死掉,若你不断给它喂食,它两天就死了。人也是这样,不断追求跟生活无关的东西,最终葬送在无休止追求的路上。


◆ 第29章 放松、放下、打开、接纳


>>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时,都跟自己说:放松、放下、打开、接纳。


◆ 第31章 具足“五心”,成就无限


>> 中国寺院的经营理念就是“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


◆ 第33章 他骑骏马,我骑驴


>> 有这样一幅画,画的是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昂首走在前面,一个骑毛驴的人悠闲地走在中间,还有一个满头大汗推着小木车的人走在最后面。只是看画的内容,人们恐怕无法立刻理解画中的涵义,但当人们将目光投向画上写的几句话时便会恍然大悟,那几句话是:“世上纷纷说不平,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毫无疑问,这几句话是以骑驴人的口吻写的,也就是要人们明白秉持中道的道理。是啊,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骑驴。就算你想骑马,那也犯不着在骑驴的时候愁眉苦脸;要不然等到你骑上马了,又看到别人坐着马车,那么你依旧会愁眉苦脸地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坐上马车。这样下去,人这一辈子就连一天快乐的日子都没有了。


◆ 第43章 人生是一种减法


>> 富贵有三种:第一种如山中花草,自己春天绽放,秋天结果,这是用德行得到的富贵;第二种像盆里的花草,通过人的培植才能开花结果,这是通过功名得到的富贵;第三种则是靠权力得来的富贵,就像把花从地里捡起来插到花瓶里一样,今天看上去很漂亮,两三天就枯萎掉了。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富贵能持续下去,就需要你有德行,让它像山中的花草那样,一到春天就自然而然地绽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读后感_3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