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买房的革命》读后感_1300字

《买房的革命》读后感1300字

一千年前,有一个学者,发愿让每一个贫穷的人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后来他这个愿望实现了一半,然后名垂千古去了。这个学者,就是一直关心民生疾苦的杜甫先生。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广厦千万间,但大庇天下寒士,依然没有俱欢颜。杜甫先生只猜对了故事的开头,并没有猜对故事的结尾。
现在的很多学者,也都开始以关心民生疾苦的口吻,扮演起了杜甫的角色,从教育、经济、医疗、财经到楼市,说的都很有道理,一次次地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而且每次都会说,这次是真的。
这几年,杜甫真的很忙!
其实对于学者说的话,我历来是不信的。原因很简单:学者是因为做生意不行,后来才去当了老师嘛!巴菲特也说过他这些年因为听了投资顾问的建议浪费的钱至少有1000亿美元,商人说的话,虽然三分真七分假,但也多少会带点实事求是的诚恳。而学者满嘴跑火车的程度,完全不亚于地摊上的任何一个江湖郎中。这里的学者,不是指大学里的教授,而是那些一次次的讲“狼来了”的故事的人,尤其是那些说楼市的,而且还自带解决方案,告诉你该如何透支现在解决未来,他不会跟你说:换个工作吧!或者去创业吧!更或者是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合上书本,把阅读的时间用在赚钱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事儿,为什么非要用一本书来说,你直接告诉别人手有资产就放在保值和增值的项目里不就完了嘛!建议人买房,你觉得是最好的投资方向吗?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是,对于大多数人都不是,而且还言辞凿凿的在那儿分析各项政策和宏观调控,真是闲的蛋疼。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房产总量已经超过51亿套,所以无论怎么宏观调控,都改变不了房产过剩的事实,这是其一;其二:房价永远不会跌,所以无论政府出台什么政策,都不过是为了实现快速去化原则。
看明白这两点,所以所有的言论都不过是在制造恐慌,其目的很单纯,准确而言就是为了卖书。
对于楼市,它已经在自我生长链条反应里形成闭环了,这个牢笼谁也无法打破。组成这个链条的基本结构有:老百姓、银行、开发商、政府。
老百姓把钱存给银行,银行贷给开发商,开发商拿钱盖楼,卖给老百姓,老百姓再找银行取钱和贷款,这样银行就难受了,所以得发行货币,然后通胀和泡沫产生,国家出来调控。这样一轮轮下来,购买力越来越弱!低收入群体便开始向城市进军,以创造更多的价值维持购买需求,所以就业压力就成了政府的责任,城市化进程也成了政府的责任,经济发展更成了政府的责任!如果你是政府,你该如何调控呢?
一、减少货币发行,这样泡沫和通胀会减少,但是,银行的征信会出问题,这会导致两个后果:
1、老百姓不会再存钱了!
2、因为没钱,政府的项目开发商不会再接了。
这样城市化进程就会出现问题。
二、压低楼市价格,这样可以实现快速去化,但是,开发商的征信会出问题,这会导致好几个后果:
1、城市化进程无法推进,财政税收锐减。
2、开发商跑路,装饰、家居、广告业跟着破产。
3、卖不出去的楼盘最终都回到了银行手里。
所以无论怎么调控,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的镇痛或者麻醉胶囊,时间长了,你也就无感了,但狼来了的故事还能一次次的发生,因为——这次是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买房的革命》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