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很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对美好的东西人们都心存幻想,但切记幻想绝不能演变为欲望。当这个幻想美好的、实际可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但如果这个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要实现它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违背道德底线,那我们就必须彻彻底底的放弃它,不去想这些害人的白日梦。人应该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是首先要考虑到这个事物的可实现性有多大,盲目的不过一切后果的去追逐,结果会很惨痛。爱玛,曾是一个天真善良渴望爱情的单纯的女孩,参加了一次上层社会的交际就开始对自己的平淡生活产生厌恶,开始嫌弃自己曾经挚爱的丈夫夏尔,总想着进入上层社会去跟那些贵族公子生活在一起,此后心事重重,精神萎靡,深爱她的丈夫为了她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换了个新的环境也只是让她兴奋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又消糜了。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她的第一个情夫罗多尔夫,她深深的陷入了这段爱情中,每天就想着如何与情夫幽会,后来甚至焦急到大清早跑到情夫的家中,如果不是情夫不愿放弃他现在的生活,她已经放弃了她的家庭去私奔了,当得知罗多尔夫不愿和她私奔的时候她大病了一场,为了让她病愈,深爱她的夏尔带她去了镇上玩,可碰巧遇上了她之前的爱人列翁,曾经的爱火此时又燃烧了起来,就这样爱玛开始了第二段婚外情,这一次的她更加疯狂,为了可以每周见到一次列翁她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在奸诈的布商乐乐先生那里欠下了很多债,都是为了进行一周一次的所谓的男欢女爱,终于她对这种爱情也产生了厌倦,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额的账单,这些账单让她无力偿还,被压的喘不过气,为了不被没收家产她去求她之前的两任情夫但都无果,最后不堪压力的她选择自杀,因为她的死,夏尔悲痛欲绝,因为夏尔始终深爱着她,为了她和母亲吵架,为了她拼命挣钱,因为爱她无论她做什么夏尔都觉得是对的。为了还债夏尔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唯独她的卧室,她的衣物不动,花巨额为她办了葬礼,已经穷到叮当响,却还要为她还债,因为夏尔始终坚信她是爱他的,当最后夏尔发现这一切的气候,他终于撑不住了,他就这样心力交瘁,毫无动静的死了,留下了小小的女儿贝尔特,但不久后贝尔特的祖母和外公都去世了,年幼的小女孩被买到了纺纱厂当女工。可怜的夏尔,无辜的贝尔特,曾经幸福的一家人,就这样断送在了爱玛的欲望中。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在看书的过程中一直对包法利夫人有一种厌恶感,讨厌这种不知满足,一味幻想的女人。但仔细想想,包法利夫人的坏并不是秉性上的坏,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把她推着向前的。她的父母只是一对普通的农家夫妇,却要将女儿送往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使其终日向往与现实有着极大差距的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逐渐的瞧不起身边的人们,期待着一段“传奇式”的爱情,而包法利的出现也只是短暂的填补了她的空虚,当她发现包法利的无能与懦弱之后,开始厌恶她的丈夫,厌恶单调乏味的婚姻生活。于是先后与风流丑恶的乡绅罗道尔夫和自私懦弱的文书赖昂偷情,以满足她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求。可是作为一位普通乡镇医生的夫人在“爱情”中投入太多的打扮是需要大量金钱的,她开始借债,最后债台高筑她的情人们却都不施以援手,无法偿还巨额债款只能服毒自杀。包法利夫人一生都活在她的幻想之中,而她的情人也只是她的幻影,是在她极度渴求爱情时正好出现了的影子,就像在她给赖昂写情书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赖昂而是一个理想男子的模糊幻影,同时也不断的受到幻影的欺骗,她认为赖昂和罗道尔夫是真心爱她的,而当她请求罗道尔夫带她走时,罗道尔夫却很现实的甩了她,找赖昂借钱偿还债务时赖昂也撒谎于她……
包法利夫人的行为举止虽为人不齿,但她从未加害于人,她只是沉迷于自己对于爱情和贵族生活的幻想之中。而她周围的人,却常常加害于她,勒乐先生唯利是图,乘她偷情不理智时使其借上高利贷;她死后,丈夫名声下降,赫梅先生也不再讲友谊长存,只顾自己的名利等等,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与无耻。
很多人说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浪漫主义幻想和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的必然后果。确实,在包法利夫人一生从未真正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她被她自己无尽的幻想包围了,始终没能理解她为之神往的爱情是需要财富来支撑的,而作为一个乡镇医生的妻子是没有足够的金钱让她挥霍的,所以最后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