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思维迷宫》读后感_1300字

《思维迷宫》读后感1300字

思维迷宫原来是一本关于入门哲学的书。作者说,思想也要有思想的功夫,就相当掌握其他的技艺一样。
里面列了十几种哲学思想,浅显易懂,只是栗子有点少哦,而且书才一百多页。️最大的印象就是哲学家的嘴真是能掰掰,啥都能被他说通,人都能被论证成狗,哈哈,脚疼墙都不服,就服这种人。呃,容我我回顾下作者介绍的几种思想。
️1.追问,有时候追问下去,会发现问题和破绽越来越多,最后只好承认,我们其实连好坏对错真假善恶这些基本观念都不清楚,我们不知好歹,我们不明是非。
️2.变通。上善若水。觉得写的很好的一段:
其中最为传神的就是“水”的隐喻。水是柔软的,没有固定形状,能够随任何形势而变化其形状,因此水适合一切情况,总能随遇而安、因地制宜、水到渠成;水也是柔弱的,决不争强好胜,而是谦逊的,正因为其柔顺,反而能够化解任何强力,所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水又是无孔不入的,渗透力极强,不放过也不错过一切机会,因此水的选择永远是最佳策略。可以说,水的方法论就是道的方法论,也就是关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
️3.怀疑。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怀疑,那么这个人根本不会思想。什么都不怀疑,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满脑子都是别人的想法,这不算是你在思想。不过,如果什么都怀疑,这也不行,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会疯掉。关于未来的知识都是不可信的,我们只能满足于事后诸葛亮,而不能指望事先诸葛亮。
️4.还原。对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进行化简,复杂的事情总是能够由比较简单的事情来说明。但是,复杂的东西到底应该由哪些简单的东西来说明,并且可以被解释成什么样,这却要看情况。因此,哲学上有各式各样的“还原”。 行为还原,行为主义还原想打破人们心中一些假深刻、假高尚的幻想。例如,在道德上所谓“好”和“坏”的价值,按照简单的行为性质就会被解释为“一个行为是好的,就是指这个行为会带来奖励和表扬;一个行为是坏的,就是指这个行为会引来惩罚”。
️5.解释和重构。语词像无尽的雨水流进纸做的杯子。
历史并不是过去事情的忠实记录,而是按照各种各样的理解和偏见写出来的。即使是纪录片也决非忠厚老实,在纪录某个人物或事情时,我们有可能只拍摄好的一面或只拍摄坏的一面。无论是历史、艺术、宗教、价值还是生活方式,人们都不可能有一致的理解,不可能像科学揭示自然规律那样“客观地”了解文化产品的“原义”,甚至,人们也未必喜欢原义,而是更喜欢按照自己的偏好去理解。
解构不是破坏,而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意的动态思想状态。
️6.博弈。博弈论通常借用经济学对人的一般理解,同样假定:(1)博弈中的人是自私的,永远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2)人们总是以理性的策略去争取自己的利益;(3)人们互相不信任。人类社会就像是个游戏,人们为各自的利益而竞争、比赛甚至战争。
️7.无立场。最霸气的一种思维。我像太阳一样看着你们,既没有悲哀也没有行李。
无立场的思维就是看不起任何主义。
既然任何一个观点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是正确的,那么,每个观点就都是理解问题的一个条件,无立场地看问题就是游移地从每个立场去看问题,如水一般地从一个立场流变到另一个立场,但绝不固执于某个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思维迷宫》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