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1400字
唯一接触到的陈坤的作品就是《画皮2》,那时候周迅、赵薇对我来说是较为熟悉的演员,当时看画皮甚至不知道那个就是陈坤,而毫不客气的说《画皮2》确实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那部电影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直到今天看完这本书还是有想要再去看一遍的冲动。看这本的书的时候扫了一眼下面的书评,有一句这样写到:此西藏非彼西藏。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认为是介绍“行走的力量”的,看完以后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写东西的风格是与他有一点相通的。我觉得自己对于陈坤句子的认同是基于自己也经历过的。他写小时候贫穷,自己不够强大,一直以来也没遇见一个保护自己的人,因而自己总是憋着一口气想要更强,赵薇因《还珠格格》的一炮而红,他的小骄傲小自卑,他的倔强和固执以及不愿解释,于我本身是有一点相像的。我小时候过得不贫苦却也不富裕,心里多多少少会因为自己来自农村有过小自卑,我骨子的要强性格使我听到别人被表扬或者自己被忽视的时候会在心里憋一口气,告诉自己,我有一天也要那样。我想了想自己以前写句子的风格,自己抛出来的观点会用一大段话去证明,去说服自己是正确的,哪怕在别人眼里不理解,然后特别潇洒的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让别人理解。我现在处于一个年轻的时期,现在的我做事情会有一种我年轻就是有资本的骄傲、自大或者说盲目。我喜欢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走,没有目的地,只是走,一路上不说话和陈坤行走时的禁语有些相同的意思。我不愿意说话的时候下面的牙齿是嵌合到上面牙齿里面的,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吵,我会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情自己跟自己吵一遍,然后回想起所有不开心的瞬间,等自己跟自己吵累了,觉得没意思了,才会自己跟自己和解,然后睡一觉,全然忘却。我印象最深的两次行走消解一次是跟亲人,一次是跟舍友吵架。因为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被父母阻拦了下来,我沿着地里的路走了整整一个上午,就一直走,不敢停下,觉得一停下心里的郁闷就会把自己腐蚀掉,母亲找了我很长时间才找到我,当时我看了她一眼继续走,母亲后来跟我说当时的我看上去冷意十足,让她觉得心凉,其实是因为我不想说话,一方面我累了,另一面我好不容易在心里消解了。另外一次是因为和舍友生气,有点冷的晚上我穿的不厚,在学校的体育场走了三个多小时。现在想来走路变成了我发泄的一种方式,从小时候不懂事的大吼大叫,到现在慢慢平静的解决问题,朋友有的不理解我的这种方式,我想我不需要理解,因为这是我的选择,我自己的经历。还是《楚乔传》里的那句话:不论你做了什么我都会理解你,因为所有的痛苦经历都是自身体验的,别人不会懂,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因此别人可能不苟同你,大众可能不会苟同你。看到陈坤写大学同学的那部分,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他们用嬉闹的方式来接近我而不是用冷漠的尊重来疏远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历的同学关系并不能像他写的那样,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陈坤书里写,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你和镜子之间隔着尘埃,要慢慢擦拭。我与朋友之间随着时间与距离的拉长,隔着的尘埃应该有些厚度了,我不敢轻易的去擦拭它,我怕有一天擦拭过后会发现镜子本身有裂纹。我一直自诩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模式对不对,我想我还是太年轻,有些东西想雾里看花似的,朦胧中又带着点清晰。其实,删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