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读后感1000字
胶质瘤术后第十二个年头,我很好,感恩命运,感恩父母,借着它,我提前跟死亡打了个照面,借着它,我看见了前所未有的光。
想来,读这本书的书友,大概是曾经生过病,或者现在生着病,或者家里有认生病的吧,祝福大家都能好好的!可能在疾病面前,所有的祝福都多少显得苍白无力,但是,除了真诚地祝福,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老实说,现在的肿瘤癌症治疗是相当混乱的,西医一切了事,当年手术刚一拆线,就被清出了病房,完全没有后续治疗。作为一种慢性病,没有后续长期治疗方案,这不能不说是种失败。每当有病友询问我什么药好最好,什么治疗方式最好的时候,我都很尴尬,医生都不知道,我囧么知道啊。我就是枚地道的二货小强,顽强地、死皮赖脸地热爱着生活而已。
说来,谁怕癌症呢?没有人怕,所有人怕的其实是死亡。在孔夫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教导下,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历来都缺少关于的死亡教育,大人不愿言,小孩不用言,生者不敢言,死者不能言,然而,不言,不代表不会发生。。。
这个世界上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死亡。呃,我脚得吧哈,事情应该是酱紫滴:未知死,焉知生。倘若一个人不明白死后的虚无,又怎知生存的价值?禅宗有云:大死一番,再活现成。
换成现代版的一碗小鸡汤就是:一位长者问一个年轻人,“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年轻人眉飞色舞地畅想“赚很多钱,买个车,买套房子。”
“然后呢?”老者又问他,“然后啊,然后找个漂亮的老婆,生个聪明的孩子”
“然后呢?”“然后,儿女绕膝好好享受生活”年轻人显得没有了刚才的激情
“然后呢?”“然后,等着死去呗”年轻人有点不耐烦了。
“再然后呢”老者又问。
“再然后就不知道了”年轻人显得十分迷茫。
老人叹了口气道“年轻人,只有当你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前面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在“然后呢”的驱使下,高考后,我所有志愿都填报的是心理学,并且拒绝服从调配。
我固执地认为无论医学先进到何种地步,要想完全战胜疾病也很难,而幸福,大抵就是一种感觉,或者,一种姿态,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姿态的生活。
我相信,纵然疾病可以吞噬身体,但幸福的土地,依然可以用心灵去耕耘。
(by the way,心理学不提供价值观,所以它解决不了生死幸福的终极问题,这是我后来才感觉到的。哲学确立价值观,但不确定价值观。宗教倒有一套完备的安放生命的价值观,然而,得看你信不信,接不接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