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_2200字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2200字

>> 武士道有多面,尚武精神是其中一面,还有伦理精神和政治精神,方方面面,归结起来,则无非两点,一是对死的追究,二是对美的执着。
>> 战争是国家犯罪而非文化犯罪,国家犯罪应该从文化上进行反省,但不能要文化来承担犯罪责任
>>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文化具有短小性和简洁性两大特性。
>> 和歌、俳句为代表,日本文化具有短小而简洁的特性。

◆ 第2章 日本人认为花有神性
>> 美是花的神性,也是日本人精神的底色。
花因其美,而呈现神性,日本人看万物皆如花,万物皆趋于美。

◆ 第3章 观花「要感哀地眺望」
>> 人是什么?这个答案是不能写的。花也同样,所以非常有趣,观花之眼十人十色。多情善感、毫不留情、哀、残酷,这些都是感哀。感哀过了,难免残酷,残酷之美,是日本文化的特色。
>> 自卑,带来了正反两面,正面是归依,反面是征服。

◆ 第4章 贵族趣味从想象的梅花到樱花
>> 以物哀心
>> 樱花,花期短暂,多为7天,满开只有一日,芳消时,睹花思人,常怀逝美。
樱花雅而不艳,开时相偎,簇拥而来,谢时同去,一时纷纷,齐开齐落,似云水流逝。故西行法师吟曰: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于释迦涅盘望月日。
落樱之美,诱人祈望向死,而梅花开时,却带来生的决意,新的勇气。
>>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樱花与武士,命运酷似。花美数日,人武几时?人不能选择生,但可以选择死,武士之死,如花落一瞬,美之至矣!

◆ 第6章 文学之樱和工艺之菊
>> 樱花,是精神性的,洒落在文学里,被爱樱的人,看樱的人吟咏。看樱花,映出人世,看出人生世路的微妙。看繁华,思忧愁,樱之感人心也深矣。

◆ 第7章 用身体开放的「能」之花
>> 人啊,与其狂妄地追求永恒,还不如抓住那瞬间的残美。一瞬间,平心静气,让生命凝冻,时间迟误,落花不落,飞雪不动。

◆ 第9章 悲剧之花开在歌舞伎
>> 日本人把阳间视为“秽土”,而把阴间看作“净土”;有一种不在乎“今世之生”,而期待“来世转生”的心理期待,以为不“洁”比死还可怕。

◆ 第10章 「立花」是因为花有花道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为道之寓。”这是儒者的见解。

◆ 第26章 「泪」是死亡的花蕾
>> 寿终正寝是“不逾矩”,死于非命则“必逾矩”;“不逾矩”要“收放心”,“必逾矩”要将心都放出去。儒与禅的区别在这里,中日文化的差异也在这里。

◆ 第42章 冬天是对死的凝视和生的发呆
>> “不知鱼鸟心,乐我忘年吟。”

◆ 第52章 武士之花向死亡飞去
>> 湛然和尚说:“穿透一瞬间,此在即永恒。当下,一瞬以外无他,一瞬、一瞬的重叠,就是一生。”飞行的过程,就是将一瞬、一瞬定格,然后重叠。
一瞬、一瞬的定格,宛如死,将它们重叠起来,就是生——“飞矣”!

◆ 第57章 代后记
>> 日本“五道”的书,哪“五道”呢?花道、茶道、书道、香道、武士道。
>>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生活底色》日本人修身养性,全然不是得意忘诠、摩挲把玩、任性潇洒的意境,而是在复杂严谨的形式过程中,品味形式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一丝不苟的形式秩序,体验生命形态瞬间的真实,用心灵抓取转瞬即逝的质美,为的是完善人生一世。中国人好将“道”化解为百姓日用,“道”在平实中泛滥;日本人则将洒扫应对严格仪式化,通过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将日常升华为“道”,人生的体验全在“道”上。
茶道,讲究瞬间的味觉体验。浓似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将小小的茶室放大为时空的禅场,暗示着聚友喝茶的空间里的瞬间缘分,人生无常,也许他日天各一方。在“品水”中显示出那份严肃的高贵和雍容的淡雅。花道,讲究瞬间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与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与中国人的自然观也不同。插花是在一枝、一叶、一花的禅觉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素朴淡雅才是生命的本质,而“静雅美真和”是花道的本质。
香道,讲究瞬间的嗅觉体悟。香烟缭绕升腾,又消失于无形,恰似世事无常的幻象,静观袅袅的虚无,嗅品闻香寻找心目中的生命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归旨在于鉴赏香木的微妙差异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嗅觉的审美灵敏。
书道,又称入木道或笔道。在日本至今仍是人们养性的时尚方式之一,日本的书道追求的是力量和速度之美,趋于武士的刀法境界,由此将武士道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堪称“武家风格”。
武士道,作为日本文化的精神动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日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武士道解决了日本人的生死问题,所谓“武士道者,死之谓也”。对死深思熟虑,很像存在主义。武士的刀法,讲究简洁、明快的动力之美,武士从容赴死,亦于死的瞬间,获得审美的高峰体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因此,武士道是一种死的美学——落花之美。武士道平日的处事原则与修炼,以“忍恋终极”四字为要诀,贯穿日常所有行为中。武士道精神是茶道、花道、香道、书道美的底蕴,当然佛道、儒道、禅道亦使诸道获得形而上的审美体验。日本人生活做事喜欢讲“道”,除上述诸道外,还有棋道等,明治维新以后,一叶吹西风,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又衍生出“和洋合奏”的西道。
日本的精英和大众,各有自己的道场,但是在传统文化的道场里,他们相视一笑,固守着日本的社会文明。他们在自然面前谦逊不扩张,面对心灵则淡雅小我;刀象征严谨认真苦干,花寓意柔软细腻简洁。大概日本人在与异质文化碰撞时,较少激烈冲突,也多半是由于这柔软的立场所致。

◆ 第58章 附录:为什么「大中国」被「小日本」侵略
>> 日本有过两次文明开化,一次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唐化”,为中国唐朝文化所化;“欧化”,为西方文化所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_2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