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读后感1500字
读《季羡林散文精选》之感
一、季先生长寿的秘诀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卒于2009年,享年98岁,应属于长寿者。对于长寿者,人们总会想问其长寿的秘诀,当然得到的回答自是各不相同,那么对于季先生而言,他长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我尚不清楚季先生在望九之年,有没有被人这样问过,也无从知晓季先生是如何回答的。但于我而言,这已不再重要了。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就在我读了《季羡林散文精选》一书之后。
《季羡林散文精选》一书不单是季先生精美散文的编本,也可看作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更像是季先生的日志。原来生活是那么的有趣,这是我的惊叹。生活中的零零碎碎都展露出来,情绪和精神状态寄达于草草木木,有了故事,有了情缘,他们便超越了自然之美,横平竖直的生活不再是重复的教条,而是处处充满了生机,时光也随之温润了。季先生爱花,养花,赏花,听雨落下的不同声响,听蛐蛐鸣……他是一个有情趣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能从就在眼下却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上找到治疗生命疲惫的良方。有些时候人们迫于各种压力囿于负面情绪当中,难以自拔,甚至失去对生活的欲望,却不曾发现抹眼泪的纸巾上压着心型的图案;窗外的雨停了,花儿们楚楚动人。也许它们就懂你的悲伤,也许它们正在给予你生活的启示。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个国家的国王都可以,杀伐奖惩都由了你,也可以去西藏的某个地方,天、地、还有你,这难道还不能从消极困苦的人生境遇中自我拯救出来吗?季先生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用他的话说是“极不易接触的人”,走路的时候都担心踩到别人的影子,但是我看到他仍旧向阳而生,没有被时代之殇中击垮,反而在平常的生活里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以一种平静,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向了辉煌,走完了一生。
因此,我认为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乐观豁达,自我慰藉是季先生长寿的重要原因。
二、季先生散文分析
季先生的散文语句顺畅,行云流水,每一篇都如神来之笔,一气呵成。没有坚深的议论,没有抽象的表述,相反常常把抽象的情感变化,通过具象的事物表现出来,使人容易理解,容易进入主人翁的角色。写事写物都有真情实感贯穿其中,事物描写和情感宣泄相得益彰,通常读完一篇,想起物就能想起季先生的当时的情绪,或者恰巧自己的情绪与散文中季先生表达过的情绪有契合时,就立马记得起他是通过描写什么物来表达的,这当然是大师级的水准。
用词也是相当考究,看罢全书,可以学到很多新鲜词语,毕竟是国学大师,在用词方面必然有更广泛的选择。古诗词引用也是常见,这不但是文章的亮点,而且拓宽了读者的知识,甚至会激发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至少我在《季羡林散文精编》一书中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妙,这种感觉与你直接一篇一篇的去阅读古诗词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中不同只有读者自知。
另外阅读了季羡林先生众多散文,几乎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头,可以看出季先生对文章开头是做足了文章的。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而对于读者而言,文章开头就好像吃一种食物尝的第一口,喜欢不喜欢,吸引不吸引人,都在这一口之间做出判断。显然季先生深知其理,因此对于文章开头更是惨淡经营,不论采取怎样的写作技巧,总能吸引读者,吊起读者胃口。这一方面,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如果总是在写作时为难以开头而苦恼,不妨多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著作,定能受到启发,学到技巧。
最后我想说: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识字的任何人都可以读,都可以读懂,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朋友们,还犹豫什么,快来阅读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