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读后感_900字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读后感900字

8年前读过季老的《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多自信。清楚记得季老在书中预言,未来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抚慰和孕育世界的灵魂。历史前段时间一直是基督教文化传播全球,未来中华文化才是引领世界的思想。我们不仅思考,为什么最近很多国家在抵制孔子学院?我想很大原因是孔子学院涉及政治的传播,而不是仅仅是文化。总想通过文化中夹杂着中国的政治体制,让西方人接受。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才是未来发张方向。我们在传播文化的时候只有仅仅传播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易经杂家,儒家思想更倾向于服务政治,西方更能接受认可的是道教,易经等。道家更倾向于哲学,思考人和自然,佛,思考人生自己,儒,个人与家庭与社会。每一个思想都需要清楚了解它的过去和发展过程和衰败原因,才能了解这些思想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艺术等等。如,故宫的建筑即有儒家思想也有易经风水学在里面。如果不了解思想,如何去理解建筑的艺术?季老的佛教研究意义就在于此,涤清思想,了解来龙去脉,知道佛教的发展历程才知道我们思想的传播过程,才能进一步理解我们思想的变化和影响,进而知道对建筑,行为等等的影响。我感觉研究完佛教历史就可以跟着佛教的传播看中国思想的变化。南北朝佛教大发展,明清思想等等里面哪些包含着佛教思想。民俗中哪些是佛教的行为,以及我们至今的行为那些是佛教的影响等等。记得读胡适的《中国思想史》和《胡适谈佛》还有《胡适谈红楼梦》等书,我无不对这些大家对每一个问题和疑问的执著不倦的严谨追求精神感慨万千,佩服万千。《金刚经》上讲人最大的福报是思想的布施。季老在《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一书中说人生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对人类的思想的传播做出一点点贡献。他们能对问题疑问不断的去考证,即使不谈成果,这种做学问的精神我们现在的人又有几人能比?!呜呼哀哉!历史上的思想的繁荣和社会物质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和政治的宽容相关却很大。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民国等,政治动乱,政治统治要么很松。要么当政者思想开放文化融合,思想兼容并包。固步自封,思想的长城带来的不是安定而是文化的消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