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读后感800字
如果说市面上带有"西方哲学史"字样的书籍是西方思想的"一条线"。这本书大概就是这线上几个关键的点。
该书自我标榜是通俗的、入门的、好读的教科书,而其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确实是了解西方哲学之"大概"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作者的观点很中肯,没有在带出各个思想家及其思想时带入个人观点,这是很难得的。
阅读该书得几点建议:
1、耐心。
虽然说是一本通识书籍,但切切不可带着读小说随笔的心态来阅读。它的好读是相对哲学史和哲学原著而言的。比起市面上的其它书籍,这本书还是需要耗费一定精力,这是由于哲学这个学科性质来决定的,哪怕是通过再通俗精炼的语言来叙述的"思想",理解起来也是需要一些心思的。
2、记录
本人读书有个习惯,就是边读边做一些笔记。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当然这取决于个人习惯,并非理解好书籍之内容的必要条件。顺便提一下,这书可能是我读过的最好做笔记的书了。原因如前文所述,书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3、有时间可以把书读"厚"
关于读书,既可以读"薄",也可以读"厚"。读"薄"即是提炼精华,个人而言该书不适合这种方式,因其内容已经很精炼了。读"厚"即在阅读过程中,额外的寻找相关的内容来补充,如阅读亚里士多德那一章时,顺带读一读他的《工具论》,读康德篇时顺带读读《纯粹理性批判》。当然这过程是痛苦,但却有趣的,寻求真理从来不是轻松的事。
4、不求甚解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写道,该书(《逻辑哲学论》)里的内容有可能已经存在于你们的脑中了。是的,很多时候哲学家的思想并非他个人的思想,而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读者理解哪一个哲学家思想的难易程度有时候取决于读者属于哪一部分人。
哲学是思想的过程。一万个哲学家有一万种思想。无法理解某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当读不懂某个哲学家的思想时请不要纠结。下一位总适合你。如果真的想去理解探究,那有个方法,就是回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那里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方哲学十五讲》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