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读后感2200字
这是个人人都是侩子手的社会。正如鲁迅笔下的“人吃人”。杀人不一定要见血,有些人是被悄无声息的杀死了,可能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龙之介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真的勇士!
“用功吧,别乱发脾气,然后还要好好忍耐。”第一次接触罗生门是因为这句话。在签名里躺了相当长的时光!
不过我用刀杀人,你们用手里的权力、金钱,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几句话,就能杀人,当然不一定要见血,人虽活着,可这也是杀人呀。要说罪,到底是你们的罪大,还是我的罪大,只有老天爷知道了。(嘲讽地笑)
每个人描述时只会刻意讲展现自己优势的一面,而对自己一些龌蹉的行为,卑鄙的想法也会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发点,来说服自己,劝服别人,这就是人性啊!需要大惊小怪嘛!
竹林中的故事分七段:一、盗贼将妻子玷污逃跑了,跑前妻子勾引他,他不愿顺便将丈夫解绑了,拿走了丈夫的刀弓箭和马。
二、妻子勾引盗贼引发丈夫不满,故两人搏斗妻子捅了丈夫一刀后逃跑
三、猎人发现有人中刀,将刀拔走顺便报案。
四、盗贼的供词是想证明自己的勇武,遮盖自己逃跑的怯懦,因为反正有命案必死,不如说是公平决斗杀人,妻子勾引他是真。然而他没有杀
五、妻子承认杀人 但是掩盖自己勾引过盗贼
六、丈夫要掩盖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武士竟然不敌一个妇人的事实。故而说自己自杀
七、当时丈夫是没有死的 有人拔了刀子,那是猎户
人性都有弱点 有时候结果不是很重要,而是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自己的立场。
猎户的贪婪、盗贼的怯弱、妻子的不贞、丈夫的虚荣,而这些都是他们极力想掩盖的弱点。
鬼才作家,小故事以在公堂上对嫌犯和证人的供词为背景展开,从七个不同人物各自角度的陈述来还原“真相”。然而最终的供词汇总在一起却既相通又矛盾。因为每个人都在说对自己有利的“真话”。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表述一件客观事实时,添油加醋会模糊细枝末节。
贪心,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等都能害死人,这些让人失去理智。
所有人都只看得到他想看到的东西……这个世界你想他很好,他就很好;你想他很肮脏,他就恶心的令人发指……没有乌托邦也没有无间地狱,世界就是一个将中庸之道拿捏的最好的存在。不要把这个世界想得太好,但他也没有很坏,都是凡人……
我被故事情节震撼到了:这个故事果然十分经典 且有代表性了同一件事情 当事人却都各执一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一种版本都是站在道德高点上,偏向对自己有利的,人性的恶,社会的阴暗,法律庭审 以及 各种谈判间的起承转合来回打太极。
谈及到人性,心情就比较复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还没有完全结束,我觉得不能单纯的说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同一批次的产品里也有优等品和残次品。
每个人的讲述都向着自己,就像向日葵的向阳性与昆虫的趋光性,天性使然。讲述确有有失客观公正甚至扭曲事实,就像现实中充斥着太多的人造光源,如大棚里的日光灯和田地里的捕虫灯,被外界所迷惑。所以善良的人也有穷凶极恶的时候,大凶大恶之人也有悔过自新的时候。
本来我是不想看阴暗的东西,非常抵触,龙之介真的是伟大的作家!
罗生门下,字典里是没有清白二字的
别人做的恶,可作为自己作恶的加项
大家都开始心安理得地这样做
他方之恶抵消内心所有的不安和内疚
对人性的剖析到位到让我心动
竹林中的真相亦是如此
地狱变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反讽借代的手法运用自如
字字珠玑 直戳人心
为善的动机在一定外在条件刺激和启示下是会发生变化的
生存会教会你我很多东西!世道艰难,若你不作恶,便无法生存,你要如何选?“道德”还是“生存”?有骨气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人,面对这样的难题,恶的一面必占上风。
龙之介作为太宰治的追崇者,两人在对社会的虚伪,喜剧化的政治,本性的揭露,处世的不易描写的耐人寻味!让人唏嘘!
惊叹的故事,发人深省!
我们是否可以为了生存或者说以生存之名而不择手段?
杀戮为了饱腹,其实动物才是最仁慈的,因为它们只是为了生存而捕猎。而人却是凶残呢,每天的都动物在地球上灭绝,大规模的捕猎鲸鱼,海豚,绝户网,百日无麻雀……如果那是为了生存的话,那么更可耻的便是人类之间相互杀戮取乐!
据数据表明,自人类诞生在地球上有记录以来,只有65年是完全没有战争的,古代帝王开疆扩土更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堆,这根本与生存无关,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欲望罢了,那么此时战场上的人也不是什么血肉之躯,是一个个数字而已。
在极端环境下,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和平常时候言行一致呢?
《罗生门》一方面肯定着人性的冷酷和残忍,另一方面透露出对人生,人性,人心的怀疑和对“要道德还是要生存”这样伦理的拷问。
在芥川的笔下,尖锐地暴露出陷于穷困境地的人类的自私本性,道出了在面临吃与被吃这种境地的时候,作为人,最终还是只考虑自己的人生观。它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揭示出好人与坏人,善与恶竟是那样紧紧地挨在一起,使人难以分开,令人毛骨悚然。为之震撼!
“善恶就在一念间”,这个永恒的人性命题被诠释的淋漓尽致,道出了千百年人类社会中共有的哲理,恶人总有作恶的理由,荒唐的是,这个理由看上去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善恶,即道德和生存,你我皆俗人,如遇此题,也免不了俗。在生存的难题之下,所能选择能抛弃的,也只有道德,再没有什么能让你我生存下去了。
你我皆凡人,逃不过人性的丑恶,也迈不过自私的坎。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有谁还称得上廉政客观?都是为了生存,是这样嘛?我拷问自己的内心,找不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罗生门》读后感_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