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_45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4500字

全书干货整理:零:概要每位年轻人都能够重塑自己的心智,洗尽这个时代在你们身上烙下的浮夸急躁的印记。动机是一回事儿,预期是一回事儿,而结果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时间只与那些努力的人做朋友。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一、困境1、既勤奋又懒惰:因为时间压力感受,人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2、时间恐慌症: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使患者的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3、拒绝学习:在不能确定现在的学习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拒绝学习4、兴趣:很多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5、学习方法: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只不过是:重复,不间断地重复,重复一年以上。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二、心智的力量1、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2、几乎所有生活中的尴尬(生活、工作、学习,物质、精神),大抵都是心智力量的差异造成的,所有这些差异几乎全都与时间有关(可以通过心智的开启和发展获得解决方案)3、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4、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
三、开启心智1、心智(Mind)指的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包括三方面能力: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2、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3、控制大脑: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4、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意识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应该)控制我自己的大脑的时候,我觉得我居然不用死就可以从头再来5、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痛苦事儿之一可能就是怎么道理全明白,但就是不行呢?6、推迟满足感

  •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大多数人的天性,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 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
  • 需要真正拥有耐心
7、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四、开拓心智1、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体验、试错、观察、阅读(阅读可以得知他人经验<体验、试错>)2、摆脱经验的局限: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3、科学方法:应该认真至少分别阅读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4、提高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5、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6、了解学习的进程:在任何一个阶段总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7、正确对待老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8、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不可能不犯错,只能消灭错误,反复的次数越多,错误存在的可能越少9、耐心培养记忆力:记笔记,不然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
五、通过管理自己与时间做朋友1、精确感知时间: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此处推荐阅读《奇特的一生》)2、开始记录时间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3、制作时间预算:任务权重,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4、制作任务列表,减少失误(列表没必要工整、一定要随手可及)5、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一般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出现新主意时正确的做法是:记录到新列表,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6、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Checklist):生活体系、做事惯例7、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8、关于计划
  •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仅有 1%不到的人有机会去追求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已经有人做到了;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b.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
  • 短期目标:容易清晰,容易实现(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 有些时候故意不做计划反倒是有益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初始状态下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六、小心所谓成功学1、人人都能成功明显是荒谬的:有一个事实非常简单,却难以接受:这世界所有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身上(正态分布)。很多的人拒绝理解,拒绝接受。他们甚至拒绝使用不均匀这个词,而是用不公平来取而代之。理解这种现象貌似并不困难,但清楚地理解之后平静地接受,就没那么容易了2、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把成功定义简单化、庸俗化(细观很多人所定义的成功,归根结底只是高人一等)3、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4、成功学的方法缺陷:以偏概全,某项经验在某个人身上灵验了,并不意味着这项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作用5、努力是应当的,无须强调6、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一旦认为自己情况比较特殊,从本质上就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7、留心成功者说的话: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尽的磨难的同时,也往往充斥着大量完全不可告人的细节(实用建议: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8、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人们在面对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奈的一种方式),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机会9、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公平交换,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10、努力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耐心却是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5年,长则20年11、学会独善其身,回避那些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更要回避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12、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七、更多思考1、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拒绝学习不能得知学习之后的收获和收获有多好多大,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于是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恶性循环)2、效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3、时间: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4、目标: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了,与此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5、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6、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7、把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8、做个不迟到的人9、关于开源节流
  • 在时间管理上最有效的开源方法之一,就是尽量同时做两件事情,但必须认真选择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 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 要想提高你的社交质量,你最好多花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10、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11、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采取正确的行动12、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的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的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的感觉而已13、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同时,倾向于高估当前回报的价值(人们普遍相信他们在明天会拥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钱,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明天会有更多的时间)
八、心态1、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能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2、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负面的品质都是缺乏耐心的体现,或者说是缺乏耐心的结果3、越早醒悟越好:从每个人的感受出发,时间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加速流逝的4、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5、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九、教育孩子1、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可能就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还要伤透脑筋想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2、几乎所有失败的青少年教育,都是因为粗暴简单而又愚昧地无视孩子们所拥有的现存经验和现存经验的作用3、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简单。在某一天,做一件让他印象无比深刻的事情。可以是讲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次郊游,更可以是买一件让他惊喜的礼物——反正一定要让他印象极度深刻。而后,你自己在日记里记录清楚这件事情,当然包括时间、地点与事件,而后千万要妥善保存。大约两三年之后,在他有一天开始觉得并抱怨时间太慢的时候,把那个记录翻出来,给他看,让他体会。这么做的要点只有一个——耐心。首先,起点最好应该在大约七岁前后;其次,重点应该起码两三年之后。而后再过三五年,再提醒一次。这样的体验,不仅将使孩子永生难忘,还会影响他此后一生对时间的精确认识。早晚有一天,你的孩子将因此对你无比感激,充满崇敬。因为他终将明白,这种宝贵的相对优势根本就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只须大致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对此茫然无知你就很容易想象这个结果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_4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