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在北京城遛大毛怪》读后感_1200字

《在北京城遛大毛怪》读后感1200字

#五星下架书# 

本书采访了六位作家,写了他们生活中较为隐秘的一面。

冯唐善于记录生活,北京成了他写作的源泉。

“其实(我)始终有三个角色:冯唐、大毛怪,以及看着他俩较劲的写作者冯唐。看他怎么反抗、怎么挣扎,用文字记录下来。”冯唐人格一分裂,内心就肿胀,一肿胀就写字,写的字绕不开两个主题:自己,北京。如今,他养成了一套名叫“拉开距离”的观看方式——“用看众生的办法看自己这一个人。站在路灯、屋顶和月亮的角度打量世界。”这身体离地的功夫,来自一座叫北京的大城,那个最初豢养大毛怪的地方。
“这样一个冯唐,地理上动荡,身份上混搭,时醉时醒。他随时抽离,没有一个清晰、稳定的世界。就像一个在不停转圈的人,视角随时在变,看什么东西都是3D的。”路金波说。 老友陈晓卿熟悉冯唐平时的状态:“冯唐有大毛怪吗?我不觉得。他一直顺风顺水,内心强大。我没见他求过人。”

徐浩峰,一个半生不熟的中年人

在电影学院,徐皓峰没有找到自己独特的电影审美。毕业时,他更不自信。他去实习打工,都被教育“先学做人”。他真做不来。
在《道士下山》一书序言中,徐皓峰写了他见过的三种人:隐世者,早逝者,混世者。胡海牙和李仲轩当属第一种。他小说里的许多人物是第三种,街头装瞎卖艺的、提笼架鸟晨练的。徐皓峰说自己成不了混世者,那种简单明确、境界很高的。第二种是他一位高中时代的朋友,早慧却不早熟,不耐烦人情世故,活着活着便活伤了自己,他在结婚第三天逝世,给徐皓峰留下一部他写的武侠小说。

韩松,宅在房间写科幻的书虫

“科幻作家喜欢想未来,而未知是最恐惧的。未知之后意味着你的命运是没法把握,当命运没法自己把握的时候,任何一个个体都会感到恐惧。对科幻作家来说这种可能更大一些。”他觉得优秀的科幻作家都对现实充满疑虑,总觉得危险就在身边,写银河帝国的阿西莫夫从不坐飞机,而写火星的布雷德伯里却从不敢开汽车。

石康,任性潇洒的“胡混”

“就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吧,”石康的朋友,导演唐大年在电话里告诉记者,“都这岁数了,大家差不多都活明白了,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吧。反正石康那个人不就是那么偏执嘛,他一段时间喜欢上什么事儿就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或是全世界人都应该那样活。”
“反正很少有人能像我这么任性地胡混。”石康说,“像我这样的活着就活一痛快劲儿,你知道吗?”

麦家,难以感受世俗欢乐的作家,承认并接受“人活着就是受罪”。

他坦陈内心深处“不承认自己”,被父母“像鸡像鸭一样养大”,“从来没觉得爱情是甜蜜的”,虽然成功了但“不欣赏自己成功的方式”,也同意自己的两本新书“很失败”,害怕“再也写不出来”。他清楚写作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快乐,可“说实在话我感受不了世俗的快乐”,“比如钱”。
“小时候没吃过甜的东西的人,永远不知道甜是什么感受,长大了吃到了你也不知道它就是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在北京城遛大毛怪》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